剽悍写作特训班

【建安-3-001】越忙越焦虑?只因你没养成这个习惯

2018-06-14  本文已影响27人  建安读书


1.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到下班时间了,领导交代的任务还没完成,看着同事陆续准备回家了,心里愈发着急,匆促间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或者是把心一横:算了,回家做吧!

这种糟糕的感受我特别熟悉,因为我也曾经历过。

那段时间公司在进行一个规模较大的比赛,我负责朋友圈的文案内容。

大赛持续了整整四个月,每天下午5点,我要把当天新出的文案给领导审核。但经常做不到,有时候5点半了,清洁工阿姨都来办公室搞卫生了,我还对着空白文档发愣,写不出一个字。

那时我特别羡慕清洁工阿姨,至少她不要绞尽脑汁就可以把工作做好。而我,只能看着截止时间临近而焦虑不已。

虽然最后都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但截止时刻的煎熬让我痛不欲生,为了摆脱这种状况,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不能更早完成这个每天最重要的事?

2.什么是“要事第一”?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史蒂芬·柯维的《要事第一》后,才豁然开朗:我每天下午都在和时间赛跑,是因为没有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

什么是“要事第一”?

在西方管理学中,有个“二维四象限”的分析工具,在《要事第一》中,史蒂芬·柯维根据这个工具衍生了一个著名的“时间管理矩阵”。

该矩阵以“重要”为一个维度,“紧急”为另一个维度。将每天要做的事情划分到这四个象限中:第一象限是“重要紧急”,第二象限是“重要不紧急”,第三象限是“紧急不重要”,第四象限是“不紧急不重要”。

专注于“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在它慢慢变得紧急之前,把事情处理完毕,这就是“要事第一”。

以我写每天的朋友圈文案为例。这是件重要的事情,因为公司规定每天必须要做,进行统一宣传,这是我的工作职责。

这也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因为我上交的时间是下午5点前,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来构思。

为什么总要挨到最后时间点来做?因为我没有把这件事当成第一重要的事来处理,总认为时间还足够,当它逐渐变得紧急时,我才开始行动。

3.如何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

我们往往最容易忽略“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而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上。

于是我们每天看似很忙碌,其实没做到点子上;看似有大量时间来闲聊,其实内心焦虑不已,因为最重要的那件事还没做。

只有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才会有意识地在大脑效率最高的时候处理最重要的事,缓解事情越来越紧急时带来的焦虑感,掌控工作的节奏。

01 快速做重要且紧急的事

我曾经在技术岗位时,每时每刻要关注平台状况。登陆突然不正常了、平台访问缓慢、客户无法提交数据等,这些都是重要并且紧急的事,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大量投诉。

这个象限里的事,是我们焦虑感的主要来源,大都具有随机性。就像消防员“火光就是命令”一样,不管当时在做什么,此时都必须迅速奔赴“战场”,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02 专注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比如我现在所在的剽悍写作特训营。在第一阶段,我们每天要根据素材写800字以内的文章,晚上11点之前发送到简书。逾期未交者将会被请出特训营。

这件事很重要,但相对公司突发事件来说不够紧急。在打卡初期,我拖延比较严重,常常到下班时间还没头绪,回到家后饭也不吃就开始码字。导致陪伴家人的时间急剧减少,妻子也怨声载道。

为了解决这个困扰,我调整了写作计划,利用早上思维最活跃的时间段写打卡文,下班后花2小时进行修改润色。

调整后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的焦虑感不仅大大降低,文章质量也受到点评组好评。这都要归功于我优先安排了这件重要的事,在它变得紧急之前搞定。

03 少做紧急不重要的事

经常听到同事抱怨:就5点了?这一天不知做了什么事!

这是因为我们做了太多紧急不重要的事,比如查看新邮件、回复微信朋友的留言、参加可有可无的活动等。这个象限的事情,吞噬着我们宝贵的注意力资源。

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减少这个象限的事。

可以直接关闭邮件和手机提醒,或者把事情适当分配给其他同事,甚至直接对各种“盛情邀请”说NO。

04 不做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

有次我给新入职不久的同事布置写作任务,按道理来说不难,结果快下班时告诉我只写了个开头,准备回家加班。

是真的太难了吗?不是,而是她把大量时间花在和旁边同事八卦闲聊,偶尔才找下写作素材,这样的状况下能完成任务才怪。

所以对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比如八卦闲聊、刷抖音等,能不做就不要做,即使当做一种休息的方式也不要沉溺于其中。

总结下,要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就是要主动杀掉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降低紧急不重要事情的比重,优先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