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话的艺术
有时候,我还真的挺佩服那些“油嘴滑舌”的人,他们走到哪里,都能用一张嘴打开社交场面。我见到过这样的人,在一个户外的公共场所,我站在一边看着他在社交场里说得真是风生水起。每路过一个熟人,他都能和别人热情的攀谈一阵,递烟的时候递烟,打火的时候打火,别人乐他就说乐的,别人伤心难过,他也跟着摆着一张愁苦的脸,时而叹息,好像那烂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别人和他就说得难舍难分了。
我将那个男人观察了好一阵,他个子 一点也不高,长得有点像和珅。说话摇头晃脑的,肢体动作与他说的话总是相得益彰。只是我见他笑的时候感觉有点阴,而不笑的时候,那双眼睛又像在笑。他那滑稽的社交方式,让我莫名的觉得很是有趣,他这个人也变得有趣了。
人活着,还真是处处得行一张嘴。嘴巴不光用来吃饭,它还能唱出优美的歌,也能说出一些让人爱听或不爱听的话。那么,会说话到底对一个人有多重要呢?
为什么有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像一杯香飘四溢的热茶,让人口齿留香,还能深深回味。和他说着话,整个气氛都是轻松愉悦的,他能把每一句话都说到恰到好处,能掌握好每种场合说话的氛围。总能用一些好听的话语带给人好心情,也增加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好感。
而为什么有的人,说着说着,能让好好的话题说断了,好好的氛围也说僵了。别人听着听着,便产生了一种厌烦的心情,想早早的结束交谈。不会说话的人,总能制造一种乌烟瘴气的氛围,让人窒息,想逃离,也降低了别人对他的好感。
我怕就是这么一种不太会说话的人,直得狠,让人很难走近。我还及不上我大儿子的情商,他小小的年纪,说出来的话总是让人听得惊喜。他常常还会给我提出指导意见,叫我应该怎么做怎么说。
礼拜天那天,他外婆一早上就在为一些琐碎的事念念叨叨,我不会说话,一说起来准和他外婆又杠起来。为了避开这种乌烟瘴气,我便带着大儿子走。他背着书包,我准备送他去镇上,然后让他爷爷接他回去。我故意不骑电动车,娘俩从村里走到镇上要45分钟。我想着,这一路我们可以边走走边聊聊,拉近母子的关系。
刚开始他有些不愿意,不想走这么远,然后我就拉着他聊天,聊着聊着,他那嘴皮子功夫就上来了。他成了主角,我成了配合他的配角。我们聊了生活,又聊学校里的事,然后又猜谜语,你猜我,我猜你。我还拿一些事反问他,我说,“儿子,你看看,你妈要是像我妈这样,你会怎么样?”
其实,我这也是在求助于他,看他能给我提供一些什么见解。
他想也不想的说,“妈,那你就让她吵呗,反正她是你妈啦!”
我觉得自己倒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我就说,“唉!可她就是这样,一点点芝麻事也要吵,你看看一大早上,我们谁也没惹她,她也要找事闹。”
我儿子和我并肩走着,他摆了摆手,用一句出乎我意料的话说,“妈,你就让她吵,她一个人吵久了也没味。吵得没劲了,她就不得吵了。”
其实,我儿子就是一个小大人说话。他就呆了两天,他外婆吵他们的时候,他现在也会为自己据理力争了,那天他还有模有样的顶他外婆,“我们才来一天,你就吵了我们两次了,而且那也不是我们搞的,你也怪我们……”
我笑看着我儿子为自己明理,他外婆就是这样,自己脾气上来了,喜欢不分青红皂白先吵一通。他外婆见他说得有板有眼,句句属实,倒也还真不吵了。
若是我,我就直接用反话冲他外婆,要是像我儿子一样好好跟她说理,怕是也不得抬杠。
这小子说话做事的情商还有更让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们沿途经过一个小店,他说他想喝瓶水,于是,我们走了进去,我给他提起了书包。
店主看到我们,先和我们聊了几句,然后就对着我把我儿子夸了一顿,把我不知道的事说出来。
小店的红军幺幺先是打了几个哈哈,然后笑着说,“哎呦,那天,我被你那个丫子笑死了,他买了几块钱的东西,问我可不可以少几毛钱?”
她一面说一面笑,我也笑,我儿子也跟着笑,我望着我儿子笑了笑,又望着红军幺幺回说,“我跟他交代过呢,买一点小东西就不要还价了,只赚得一点钱。”
我常常跟我儿子说买东西要学会还价,一般怎么还,还多少,但是没跟他说到这么小的生意上。这小子,看是多少还记住了我的话。
红军幺幺两个巴掌合在一起拍了两下,又紧接着说,“那没事呢!我当时跟他说,'佬儿,你就是不港,我也会给你少呢' ”
我儿子拿着那瓶冰红茶笑得很开心,他知道别人在夸他,我拿手往他的头上摸了几下,对他说,“好啊,嘴巴就是要打得开,这很好。”
红军幺幺的嗓门又大了些,笑得很开怀,她又说,“你丫子太会港话了,他跟我说,'老板,你真是太好了,下次我又到你这里来买……”
我也笑得很开心,我笑着对红军幺幺说,“他呀!这嘴巴会说得很,我还说他不赢,他比他娘会说话,也是好事。”
我心想,这小子是来给我扳本滴,我是不会说话,后来就越不想和别人说很多话,怕说得多,错得也多,一般保持着一种距离,很难有人能走近我。就拿这买东西来说,我就是心里想着下次还来买,也许也不会说出来。但是说了和没说,就是两种效果,我儿子说了,这效果很明显,他加深了别人对他的好印象。
看来,会说话就是有这么重要,会说话的人,在哪种人际关系里都是如鱼得水,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他更多的机会。毕竟,对于一个自己很喜欢的人,谁不愿意把机会留给他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不会说话,也代表了一个人的情商。在这个纷纷扰扰,形形色色的社会里,很多的时候,情商比智商来得更为重要。毕竟,你得让人先喜欢了,人家才会进一步看到你的智商。不然,你会连成功的门都进不了。
会说话的人,能把坏话说成好话,把不好听的话,幽默化,同感化,说得好听还动人。不会说话的人,能把很好的话也说酸了。
好好学说话并会说话,一定是我们成功路上的润滑剂,发动机,让我们走得更好。要学会这一点,对我来说,那是一段很远的距离。
我突然觉得我有一种社交恐惧症,我为了避开一种不会说话的尴尬,喜欢独来独往。遇到了事,连至亲也难开口,特别是在要麻烦别人的情况下,我宁愿自己累一点,或者走了点弯路,也尽可能的不叨扰人。就拿昨天的一个事来说,我去一位老领导家里办点事,那里来了几个人,我把事一办完,就像逃离现场一样的跑了。其实来之前,我和施阿姨说好在那里等她的。
我妹妹也常常说我很自大,她总说我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也不问问别人,也不问问她。其实,我不是什么都会,而是自己在闷声闷气的学,连她也不开口,她反而会觉得我疏远了她。回到家,我妈也难从我嘴里听到什么事,我都是装在心里闷声搞,实在闷不出来了,才会犹豫不决的找别人。
我看这是一种病,以前在厂里也是,遇到事也不找我姐,要是不了解我,还会见外了。其实,作为亲人,也许她们却不是这么想的,她们会把帮助了别人而当做一种快乐,而我把他们这种快乐却当做了一种麻烦。
我这个病是治不好的,我这张求人的口真像蚌壳,难得敲开,除非硬是憋得出不得气了,不求不行。昨天在社区群里发那条求助的信息都不知犹豫了多久。有时集体的力量真的很强大,我想着无法完成的事,靠着集体的力量完成了。
我本做好了完不成任务而接受领导批评的,大有那种杀人不过头点地的豪迈,真没想,一早上霞霞如此细致的给我收集了那么多的联系人电话,还有敏哥也给了我几个,更没想龙津社区的刘佩也及时的给了我几个人的保留地,燕窝的也帮助了我,东岳庙的秘书也给了我一些建议,这都是我没有想到会得到的帮助。我靠着他们的力量,把今天的任务完成了,我很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