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论语》第二篇 为政(9~17)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论一整天,他不提任何反对意贝,像一个笨人。谈论后,我暗中观察他同别人的讨论,也能在我讲的基础上进行很好的发挥,颜回并不愚笨呀!”
颜回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被尊称为复圣。此处尽显颜回“大智若愚”之本色,实质上是他是孔子的忠实跟随者,也是孔子学说的身体力行者。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看他的所作所为,考查他的过往经历,观察他的兴趣爱好。他怎么能隐藏呢?他怎么能隐藏呢?”
孔子曾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在这里,孔子则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那就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兴趣爱好是一个人本性的流露,现在及过往的所作所为,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基本原则的全面反映,也是一个人德的完全体现。从这三个方面来观察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孔子的方法接近完美。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仅凭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悦在有所得,悦在“温故而知新”。学习是个能动的过程,不是刻板呆滞的。“温故而知新”,既包含学习要有主动性,也包含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生命不熄,学习不止。但是所知的“新”,还是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12、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那样,每种器具只有一种用途。”
孔子要求他的学生,要全面发展,博学多才,做一个多面手。
古代的士大夫也正是这样要求自己,无论主政哪一个地方,各方面的事情都要管,各方面的事情都要干,而且各方面都干得很出色的,这样的杰出人物还很多。
我们现代呢,只要不僵化,能活学活用,灵活变通就好。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应该先验证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付诸行动。”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对它的解读大家也多有不同。
我理解的“行”,是实践,即验证。先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经过检验是正确的,再落实到行动上来。这里的“从”,是跟随,是实施,是落实经过验证的“言”。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公平正直地对待所有人,而不是只和少数关系密切的人亲近,品格卑下的人只和少数关系密切的人亲近,而不会公平正直地对待所有人。”
上章说到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里又说到君子“周而不比”。前面是说君子的智识及能力,后面是说君子的品德和本性。公平、正直,没有私心,对所有人平等相待,这是本,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君子最重要的标准。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空泛而产生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倦怠而无所得。”
孔子说到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是学中思,思中学,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是入书,思是出书,出入有道,学业可成。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说:“研读异端邪说,是有很大危害的。”
异端邪说,也要看怎么定义。儒家对异端邪说,定义肯定比较偏颇。若把不符合自己见解的,都斥为异端邪说,就没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没有新知识、新领域、新门类、新思想、新观点、新成果的诞生。社会是多元的,对社会的认识也是多种多样、由浅入深的。凡是一切有利于人类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我们都应该坚决拥护;凡是有悖于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我们都应该果断摒弃。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啊,为师教导你的你都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智慧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早已广泛传诵,几乎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懂就懂,不懂就不懂,求知最忌自欺欺人。
求学是这样,做事是这样,治国更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