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睦邻
每天下班,都在跟时间赛跑。尤其是女儿的学校加强管制,外来车辆不许入内之后,从学校大门到租住的小屋,那段不足两百米的校园林荫道,总是一路小跑,恨不得后脚超过前脚,几步就能跨到小楼。
今天也不例外,无论是脚步还是心情都尤为急切。因为早上出门时,在二楼围栏的晾衣架上,晒了女儿床上的盖被,一到下午,那地方早就没了阳光,一片阴凉。匆匆走到楼前,抬头一瞥,咦?晾衣架上空空如也,被子呢?难不成女儿中午搬进去了?
带着疑惑,“哒哒哒”地上了二楼,蓝底碎花的被面瞬间闯入眼帘!在并不宽阔的走廊上,租住的207和隔壁邻居208之间,对折后的被子,整齐地搭在一张原木色的椅子上。夕阳的一点余光,还在贪恋着被子的温暖,抚摸着它的边角流连忘返。椅子没有靠墙,而是摆放在走廊中间,被子摊开的角度正对着西南处,那是冬日的暖阳,到了下午照射小楼的方向。不用猜测,肯定又是隔壁那个热心的大姐细心之作!这已经是她第N次帮我收拾衣物了!
打开房门,放下背包,我连忙走向隔壁:“大姐,真是太谢谢你了!还帮我这样晒被子。”邻居听到我的声音,第一时间探出头来,长长的秀发自然地垂落在门帘上,一脸微笑地打招呼: “下班了啊,你们工作忙,我整天在这里陪读,又没啥事,不用客气的!”温暖的笑容,温柔的话语,一如既往,亲切得就像家人。顾不上过多的客套,我急急忙忙抱起被子回到自己的小屋。再有十分钟,女儿就要下课了,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她的晚餐,这是一个高三家长首当其冲的重任!
5:05分,女儿准时进了家门。
“妈妈,今天隔壁那个阿姨真好,她中午还问我要不要把被子先搬回来盖,等我午睡醒了,她再帮我晒。”
“我告诉她不用,她又从家里搬出椅子,把我的被子移到走廊,那会儿太阳正好照到走廊了。”
“妈妈,是我长得太可爱,还是你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啊?邻居阿姨竟然对我们这么好!”女儿喋喋不休地说着午间的小插曲,相同的是形式,不同的是内容,从往日班上同学的嘻笑打闹换成了隔壁阿姨的嘘寒问暖。
是啊!远亲不如近邻,我该何其有幸,才能得此睦邻?记得上个月,她在二楼防护墙的边沿上,晒起了腌制的小鱼干。大小不一的参条鱼洗得雪白,朝着一个方向,摆成一排,比孩子们军训的队列还要整齐,一看就是个做事认真细致、热爱生活的人。我在出门时,随口客套了一句:“这小鱼腌得真好。”当天下班回去,她就挑拣了一大盘鱼干,硬要送给我们尝尝。再隔几天,她竟然也帮我买了好几斤小鱼,还一条条的处理干净,腌制、晾晒,仿佛那就是她自己的事。在单位上跟同事们提起,这位非亲非故、素不相识的邻居,大家几乎不相信,这年头还有如此淳朴实在的人。
今年的秋天有点漫长,开学几个月,骄阳依然似火。早上把衣服晾晒出去,中午就要打电话给女儿,赶紧收起来,外衣实在禁不起那样的暴晒。遇到工作繁忙的时候,一个星期总有那么两次,忘记打电话。但是每天下班过去,衣服无一例外的都被挂到走廊上背阴的地方。前两次没有在意,以为女儿已经养成习惯,后来才知道,一直是隔壁那位不知名的大姐,默默地帮忙。
说来惭愧,除了女儿口中的隔壁阿姨,除了我随口的一声大姐,我竟然不知道她姓甚名谁。从他们一家九月一号正式搬到隔壁,三个多月了,我竟然从来没有问过,她们来自哪个乡镇?她的孩子读高几?我甚至都没有好好打量过她。仅有的一点交流,基本都在周末,我晾衣服的时候,她会站在旁边闲聊几句,一边帮着递递衣架;我晒被子的时候,她会移走自己晒的衣物,主动帮我撑平被褥。听到最多的就是:“你们上班的人,两边跑辛苦,我天天在这里,有事你说一声,晒个被子,收个衣服的都顺手。”除了报以微笑,除了心存太多的感激,满腔的谢意,竟然无从表达。
高中的校园里,陪读的家长比比皆是。多少人从陌生走向熟悉,又有多少人,独来独往,偏安一隅。德不孤,必有邻。家有睦邻,我之幸,女儿之幸!无以为报也,文字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