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行为的五个阶段

2022-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咨询师刘伟

第一个阶段:称赞的要求

称赞的要求,也就是“请你表扬我”。面对父母或者老师,抑或其他人,扮演“好孩子”如果是在单位上班的人,就在上司或者前辈面前尽力表现出干劲和顺从,他们想要借此得到表扬。

他们的目的始终只是“获得表扬”,进一步说就是“在共同体中取得特权地位。”

这些孩子或者大人,他们并不是在做“好事”,只不过是在做“能获得表扬的事”。并且,倘若得不到任何人的表扬和关注,这种努力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此以来,很快就会失去积极性。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一个特征,只因为想要成为周围期待的“好孩子”,就去做一些作弊或者伪装之类的 不良行为。教育者或领导不能只关注他们“行为”还必须看清其“目的”。

第二阶段:“引起关注”

  做了“好事”却并未获得表扬,也没能够在班级中(家、单位)获得特权地位,或者原本就没有足够的勇气或耐性完成“能获得表扬的事”,此时,就会想“得不到表扬没关系,反正我要与众不同。

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行为原理不是“办坏事”,而是“与众不同。”不能做为“好孩子”变得特别,而是作为“坏孩子”来达到这一目的。以此来确保自己的位置。

他们会通过破坏社会或者学校的小规则,也及是通过“恶作剧”来博取关注。比如上课捣乱、捉弄老师、纠缠不休等方式触怒大人。还有一些孩子会表现出学习能力低下、丢三落四、爱哭等一些行为特征。希望来此获得关注。也就是企图通过扮演无能来引起关注,获得特别的地位。

第三个阶段:“权利斗争”

这个阶段简言之就是“反抗”。不服从任何人,反复跳战,企图通过挑战胜利来炫耀自己的“力量”,并以此获得特权地位。

比如用脏话来谩骂、挑衅父母或老师,有的脾气暴躁、行为粗鲁,有些甚至去抽烟、偷盗、蛮不在乎地破坏规则。他们无视大人们的话,他们也并非特别不想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必要,只是想通过坚决不顺从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第四阶段:“复仇”

下决心挑起权力斗争却并未成功,既没有取得胜利也没有获得特权地位,没能得到对方的回应,败兴而归。这样的人退下阵去就会策划“复仇”。言外之意就是既然不爱我,那就索性憎恶我把,在憎恶的感情中关注我。就是这么一种心理。这个阶段的孩子会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即便如此,他们也要通过“被憎恶”来与大家建立联系。

进入“复仇"jie段的孩子们并不选择正面作战。他们的目标不是坏事,而是反复做“对方讨厌的事。" 比如自残行为、自闭症等行为,用贬损自己的价值来控诉”我变成这样都是你的错。”

第五阶段:“证明无能”

经历以上几个阶段,可谓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但都没有成功。大家对自己甚至连憎恶的感情都没有,怎么办?而且父母、老师都依然劝说好好学习之类的,期望不减。

这种期待是一种很大的麻烦!真希望解脱出来。于是导致了“证明无能”行为的产生。意思是告诉周围的人“因为我很无能,所以不要再对我有所期待;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人生绝望,打心底厌恶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为了避免再次体会这种绝望就去逃避一切课题。

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有多么无能,让大家都深信“自己是个傻瓜。”


问题行为大部分都处于前三个阶段。在防止问题行为进一步恶化这方面,教育者的作用非常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