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书有感

2018-01-21  本文已影响80人  晗章章

很早之前看过一部电影《上帝也疯狂》,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地区,这个地区虽然距离现代化的大都市只有六百公里,但这里的人们对于现代化的事物却一无所知,电影也主要围绕现代文明和原始社会的冲突展开。这个原始社会有其独有的语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完全不一样。他们没有文字,没有可以耕种的作物,没有统领的老大,他们饿了捕猎或者挖树根,渴了就采集露珠,这个原始社会真的很原始。

《上帝也疯狂》海报

看完电影不禁好奇,为什么就相差600公里,现代化的大都市和这个原始社会反差这么大?这个原始社会有没有可能性变成一个小都市?

《Gun》书本封面的故事

起初还抱着一丝可能性,读完《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感觉是不太可能了。电影发生的地方在非洲的卡拉哈里,这是个看上去像沙漠却又不是沙漠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每年有9个月的时间是干旱无雨的,许多动物都因为无法适应这里的环境而纷纷离开,更没有什么植物能够生存下去。没有农作物,没有动物,就没有赖以生存的粮食,那么这群人就无法确保一直在这里定居,更别谈繁衍后代,产生组织等形态。这么看来小都市完全无法形成。


其实把刚刚那个问题放大看,就是为什么同处于非洲,不同的地方发展会差异这么大?再放大看,就是为什么同处于一个祖先智人,不同大陆的发展速度相差那么大?而这也是《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研究的问题。作者给出了他的结论:

各大陆民族长期历史之间的显著差异,不是源自这些民族本身的天生差异,而是源自它们环境的差异。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地理环境是根本原因,决定了一切的差异。

看完这本书,总结出2个问题,并且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问题1:为什么欧亚大陆能够向新大陆民族移民征服,而不是新大陆民族向欧亚大陆发起移民征服呢?

分析结论:因为欧洲人能够制造枪炮钢刀,骑上战马,修建大型远洋轮船,甚至建立起先进的行政组织,而且能够识别古老文字并且利用文字进行文化的传播;

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欧亚大陆能够有上述先进的武器和技术?

分析结论:欧洲有定居的、行政上集中统一的、社会等级分明的、经济上复杂的、技术上富有革新精神的社会和精英阶层。

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欧亚大陆能组建社会?

分析结论:因为动植物驯化比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能生产出更多的食物,粮食开始贮藏,人们开始定居。并且逐步开始有了行政人员和军队。

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欧洲能够驯化野生动植物?

分析结论:因为欧亚大陆有许多合适的野生物种;并且由于东西轴线物种传播更容易,从而看来欧亚大陆有先天优势。

主要结构

具体分析:

【野生植物】最早成为粮食中心的“新月沃地”,本身就具有很多优质野生植物品种,比如种子大,生长期短,营养丰富;而在气候土壤同样差不多的北美洲,由于品种少种子小,种地不会带来更多的食物,因此这里的文化繁荣比新月沃地整整晚了9000年;

【野生动物】20世纪前驯化的大型食草哺乳动物只有14种,而欧亚大陆非常幸运,天然就拥有了13种动物,特别是其中的牛、马等动物,还可以帮人们耕地;相比之下,由于人们的到来大型物种的灭绝,南美大陆可驯化的动物只有羊驼这1种,不能耕地也不能打仗;而非洲南部、澳大利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连1种都没有,太惨了。

【传播】欧亚大陆横向延伸,气候地形差异小,因此新月沃地驯化的作物仅仅用3000年的时间就横扫了西至西班牙东至印度河流域的广阔地区;而美洲和非洲大陆都是纵向延伸,维度差异、海拔差异以及沙漠地带,使撒哈拉南北和墨西哥民族长期隔绝,同样是3000年时间,来自墨西哥的玉米才刚刚传播到了就在隔壁的美国东部,但这还只是一种十分次要的生物(当时耐寒的玉米品种还未培育出)。

这种自然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到粮食生产,也影响到了社会制度、文字、冶金技术以及轮子的等文明要素的传播,从而造成了大陆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光靠民族的自我奋斗是不够的,地理条件是决定性因素。

问题2:在欧亚大陆内,为什么新月沃地和中国把他们几千年的巨大的领先优势最后让给了起步晚的欧洲?

分析结论:欧洲的商人阶级、资本主义和发明专利、民主制度。

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直接因素出现在欧洲,而不是中国或者新月沃地?

分析:

【新月沃地】最初领先的优势在后来逐步被自己的“生态自杀”破坏掉了,过去“新月沃地”和“粮食世界中心”的广大地区已经成了沙漠、半沙漠、干草原和不适合农业发展的盐碱化土地。

【中国】中国在地理上的四通八达让中国更容易形成一个统一稳定的大国,但也容易导致某个专制君主的一个决定就能使改革创新半途而废。

【欧洲】欧洲的地理障碍让欧洲各国互相竞争,政治上很难统一,但这也使得各个国家互相创造,互相改革创新,技术和思想的传播不止。

这一点在《人类简史》中也提及,科学革命是“无知”的革命,让欧洲人胜出的是除了他们的野心,还有他们敢于承认自己无知的“求知欲”。


我的感受:

乏味的书千篇一律,好看的书各有不同。《枪炮、病菌与钢铁》是一本好书,从地理角度、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去看人类发展的进程。作者无时不刻不在激发你的好奇心,然后让你看他是怎么论述推理的,到最后你自然会拍手称赞。自己最喜欢的章节是第二部分(第四章到第十章),在这个章节,作者举了大量的例子,生动而且形象地描述了动植物驯化的过程和驯化传播的过程,读完后感觉脑洞大开。

驯化是什么?在《小王子》这种治愈系的书中,驯化的过程就像是恋爱过程中的磨合期,“如果你驯化了我,那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驯化是互相依赖。

在这本书中,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驯化是把动植物改变成对人类更有用的东西,这种驯化在我看来有点像动植物故意讨好人类,并且改变自己的本性。比如豌豆的种子,以前得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破荚而出才能让自己的种子着地,并且把这种基因传递给后台。然而现在豌豆荚不必选择破荚而出,只需要耐心再荚内等着,因为农民伯伯会自己来收。野生的小麦和大麦也是这样,以前麦秆能自动脱落,种子能够发芽生长在地面上,现在种子就可以省力地留在秆子上等待人类收获他们并且把他们带回家。这种是不是很“识时务”?不过我还是更佩服橡树的坚持,满身是宝,橡实含有丰富的颠覆和油,并且也是农作物歉收时的应急食物,但是现在也没有被驯化,哈哈。

另外动物是否应该被驯化?之前看过《动物解放》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动物”作为一种“物种”本应该和“人”这个物种平等对待,然而事实却是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残酷地剥削动物,其中工业化养殖食用和动物实验,是造成大量动物痛苦的主要方式。读完这本书,某些程度上还是比较认可作者的初衷,只是要我不吃肉,实在比较难做到啊。


一点小思考:

1、过去第一并不能保证将来也是第一。新月沃地和中国被欧洲逆袭,正说明了这点。所以未来,我们还是要持续进步努力下去。

2、这本书提及的“地理决定论”在当下互联网世界是否适用?在我看来,地理条件决定了粮食作物的多样性和多产能,从而决定了人类历史进程。而在当下新时代,和地理条件扮演同等作用的就是互联网技术,而大数据就是这个时代的粮食。

【题外话】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高中政治老师周轶推荐的,当时感觉名字太高大上,一直未读,没想到现在拿起这本书发现就8年了。读完之后愈发佩服周老师,默默地给他点个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