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脚本:改变命运的沟通心理学》7(艾瑞克.伯恩)

2023-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丹思心舞

发现与改写人生脚本

1.禁止令背后的爱

前面我们了解了12个禁止令,其中,不准有感觉、不准亲密、不准有归属感、不准重要,会直接导致家庭情感上的失败;而不准有归属、不准思考、不准重要、不准做你自己、不准做甚至不准做任何事、不准成功,会直接导致事业上的失败;不准长大和不准做小孩,可能导致亲密关系或工作事业上的失败。

就算是禁止信息,也可能包含好的动机。这个怎么说呢?

比如一个父亲,从小很穷,甚至曾经历过饥荒、挨过饿,他通过非常努力的奋斗,才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他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求孩子从小就自律、勤奋、努力学习,似乎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不准做小孩、不准玩、不准享受生活的禁止令。但如果我们了解了父亲的成长史,我们就能理解,父亲内心的信念可能是:如果像个小孩子一样,如果不勤奋努力地工作,你就无法生存。所以父亲觉得这样是为孩子好,他非常爱孩子,并向孩子传授自己的生存之道。父亲的信念虽然是一个过时的、被污染的信息,但他的出发点却是基于对孩子的爱。

这些禁止令,有些是父母的问题,有些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好像都是不好的东西,都是破坏性的部分。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所有的脚本信息中,都包含建设性的内容,父母的性格中好的部分、建设性的部分,都会以榜样和教育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也就是说,赢家脚本也是父母编制的结果。

再比如一个女性,小时候她最喜欢的奶奶去世了,后来她的妈妈又不幸去世。因为丧失和分离的创伤,她在幻想中形成了一个信念:不可以太爱一个人,或太看重一个人,因为太爱一个人,他就会死,自己就会失去他。

当她生下自己的孩子,她一直表现得对孩子很冷漠,孩子一直感觉妈妈好像不爱自己。这个母亲似乎在传递不准亲近、不准重要的禁止信息,但她的出发点仍然是为孩子好,因为在她的幻想中,如果她太爱孩子、太看重孩子,孩子就会死。也就是说,她在用不爱、不关注的方式,来保护这个孩子。

代际创伤,往往就是因为家族里的人身处某种创伤中而不自知,这种悲剧脚本就会一代代延续下去。所以发现自己的人生脚本就特别重要了,发现了,才有终止悲剧的可能。

所以接下来我们来看如何发现和改写我们的人生脚本。

2.如何发现人生脚本

冥想

请你闭上眼睛,现在开始回想你的一生。

当你刚刚出生,躺在婴儿床上。

你感觉是谁在你的身旁?

他在给你说着什么?

他是高兴的呢?还是悲伤的呢?

当你慢慢长大开始上学,你的老师或同学是怎样对待你的?

你是很快乐的?还是被冷落的那个?

当你要参加工作了,你的老板会怎样对待你?

你的领导,同事会跟你相处融洽,还是会刁难,冷落你?

然后你要结婚生子,你认为你的孩子应该是样样优秀,还是只要他幸福快乐就好。

然后当你老去,你感觉你的最后一眼应该看到的是谁?

他会对你,或者你要对他说什么?

最后是你的葬礼,谁会来参加?

他们对你的评价是什么?

最后如果可以在你的墓碑上写一句话,你感觉这句话应该写什么?

请认真思考你的一生,这时你的人生脚本就会出现。

建议你停在这里,把你的这些思考写下来,因为后面还会有更多的练习,你最后结合起来一起看,脚本图就会更清晰。

书写

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时间拿出一张纸和一只笔,想一想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件事,或者3个细节也可以。

然后试着把它们都完善,写下它们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环境和相关的人物,以及在这三个情境中你的身体感受是怎么样的?

身体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还有内脏的感觉等等各种。

然后再回忆你的情绪情感是怎么样的?

你有什么样的喜怒哀乐悲恐惧,有什么样的爱恨情仇等等。

接下来想想你的思维是怎样的?也就是你当时在想什么。

最后就可以回想一下这些情境和你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关系。

体会触动自己的故事

第3种发现自己人生脚本的方法是思考那些最打动你的故事。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听闻的、影视或者小说中的故事。

比如周星驰在《大话西游》的最后一幕,两个时空交织在一起,城墙上夕阳武士和紫霞拥吻,城墙下悟空只能呆看。星爷若白头孤老,恐怕也是同种滋味。柴静采访时,提炼出星爷的人生脚本——“一个小人物被人践踏,被人瞧不起,后来经过奋斗,成为神一般的存在。”这是他并不自知、但在他的很多部重要的作品中,都重复着的模式。

很多导演、小说家都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人生脚本在创作,因为这里面有最打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所以我们看电影、看电视和小说,被其中一些故事感动的时候,也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些故事触动了我?难道这也是我的故事吗?

试着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看到一部电影、一本书、一套连续剧的时候,会对当中的某个情节、某句话、某个人物有无限感触,“似乎那个人就是我”,“这句话我也说过”,或是“听到别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当别人的剧本与你的有共同点时,会不由地心生亲近之意。也许你会说,我没有这样的经历,可还是一样地喜欢,并且有了感触。当我们很喜欢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或者小说,或者被某个情节、某个人物所打动,都可能是因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故事,有了共同的人生脚本,或者共同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会在那瞬间产生共鸣。

倾听困境中内在的声音

第四个发现人生脚本的方法是,观察、思考自己的困难和障碍,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

一位 40 多岁的男性,他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几乎在每一个职业晋升的关键点上都会搞砸,有时是运气太坏,有时是因为犯了一些特别低级的错误,有时就是飞机没赶上。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的要求特别严格,总期待有一天他能够出人头地。他接受过优秀的教育,现在也有了非常好的工作,但在内心深处,他对于父母的过高期待一直充满着强烈的抵触,这导致他有了一个声音:我不能允许自己真的成功,那只是我父母想要的,成功了我就失去了自己。

再比如说经常听人说没法对别人说不,当别人给他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他永远满口答应。这样的人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我只能通过不断地牺牲自己,来换取别人对我的喜爱。

或者有的人,在他人看来明明非常优秀,却会在一些事上做出匪夷所思的选择,比如找伤害自己的人做伴侣,或者选择恶劣的工作环境来持续工作。他们的内心之中往往会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我不值得被更好地对待。

更常见的一个情况是,很多人很难允许自己享受。当自己变漂亮了,或者在某件事上有特别优秀的表现时,他们会体会到很大的羞耻感。或者在生活中面对各种比较贵的花销,体会到一种巨大的不安,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东西,这种东西令他害怕。

当然,“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小伙伴们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有很明显的障碍,自己很难解决,建议还是寻求心理动力取向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忙,毕竟,这是心理动力或精神分析取向最擅长的部分。

3.如何改写人生脚本

上面我们讨论了发现人生脚本的办法,最后我们谈谈如何改写人生脚本,获得自由和自主。

允许自己

首先是允许,允许是人的人生脚本中最有建设性的部分。

当孩子想玩的时候,允许孩子玩,允许他做一个孩子;当孩子想要变得重要的时候,给孩子充分的关注,允许他变得重要;当孩子想要亲近母亲的时候,母亲允许他的亲近,而且会主动亲近孩子;当孩子难过的时候,想哭的时候,允许他哭,允许他难过;当孩子想做什么的时候,只要不会伤害别人,不会伤害他自己,不会伤害环境的事,都允许他去做……等等,这都是允许。

比如关于孩子的专注力问题,我们社会上有很多的专注力训练,好像孩子的专注力并不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还要后天培养训练出来似的。而实际的情况却是,一般孩子的注意力都是非常好的,孩子从能爬开始,就已经具备了时间越来越长的专注力,你只要不去打断或干涉孩子,孩子就可以专注地玩一个玩具很长时间。

比如在孩子玩他的玩具的时候,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父母不要去打扰他。不要时不时地说:来,宝贝,吃个苹果;这有什么好玩的,别玩了,玩那个,看那个;这不是这样玩的,来来,爸爸教你怎么玩,等等。这些都是干涉、打扰,都可能损坏孩子的专注力。

那些专注力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就是因为父母或者家人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过度控制,而破坏了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的能力。只要你不要去干涉、不要去过度控制孩子,只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孩子专注力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专注力是“允许”出来的,不是培训出来的。

所以,父母给予孩子的允许,不是要做什么事情,而是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可以做,也可以不做。这个由你自己来选择。允许和爱,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人生脚本中,最具有建设性的元素。给予孩子充分的允许和爱,孩子就可以成为一个自主的人,自主学习,自主工作,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已经发现了自己的限制脚本或者禁止信息,那么尝试着给自己多一些“允许”,告诉自己不再是那个年幼的孩子,不会被轻易威胁到,你有足够的力量来处理、应对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你可以不完美,可以不用总是让别人对你满意,你可以不用总是坚强,你可以不用总是要做出最大的努力,你可以不是速度最快的。

找到除咒器

很多人的人生脚本中,存在一种限定性的元素,如果某些事情发生了,或者某个时间到了,他就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或者说可以跳出脚本,开始做自己了,这就是除咒器或内在释放,内部解除。

除咒,就是解除诅咒的意思。它是脚本中预设的“自我摧毁”装置,在某些人的脚本中非常明显,而在另一些人的脚本中,则需要仔细探索才能发现。这种内部解除可以是以事件为中心的,也可以是以时间为中心。

以事件为中心,比如“等你生了一个儿子以后”,这一点在古代,可以成为妇女努力生孩子的动力。在计划生育的背景下,却可能成为女性、孩子和整个家庭的悲剧元素。

以时间为中心的内在释放,比如“等你退休以后”。有些老人,在孩子上了大学,或者退休之后决定环游世界,或者决定考大学,完成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一个例子。还有的人,对他来说,“活过父亲或者母亲去世的年龄”是除咒器,只有这时,他才感觉到似乎摆脱了死亡的阴影,多活一天都是赚到的。

这个内在解脱和之前谈到的“除非脚本”有点相似,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除非脚本讲的是一种过程的模式,或者说脚本在时间中展开的模式。而除咒器或内在释放是预设好的摆脱脚本的条件。除非脚本的结果是有限的,比如除非如何如何,才能休息,才能结婚。而除咒器的结果是自由和自主。

同时,对于输家来说,他们的除咒器或内在释放常常非常具有悲剧性,比如∶“你死了之后,事情就会变好。”再或者轻一点的,“只有你得了心脏病或者癌症,你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些青少年自杀,常常就是受到除咒器的影响,他们以为自己死了,妈妈就会爱自己了。但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幻想。

这也就再次涉及到脚本的来源问题,有些脚本信息是来自于父母的,甚至来自于父母的诅咒,有的脚本信息是来自于孩子自己的幻想,还有些脚本是父母的指令和孩子的幻想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你如果想了解自己的内在解脱的除咒器,可以问问自己:“直到……(怎么样)之后,你才可以做自己?”

如果你感觉自己内在有很多障碍,却又不清晰,也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作用,常常就是帮助来访者找到隐藏起来的除咒器或内在释放,并且给出允许,比如不用得了心脏病或者癌症,再去做自己。你现在就可以做自己。

哀悼

我们日常所说的哀悼,通常是指失去所爱之人之后的哀伤和悼念,是接受关系丧失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哀悼更宽泛,是指对于失去理想的世界、理想的自己的哀伤和悼念。

其实就是接受现实,接受现实本来的面目,然后达成心灵的一个整合,这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相对成熟的心智状态。事实上我们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哀悼的过程。

我们从母亲子宫里出来,幻想母亲是无微不至的好母亲,是跟我们融合的。

人的出生,就像是从天堂被抛出来,来到了一个让人失望的不完美的世界。

之后婴儿会慢慢发现“我不是世界的中心,我不能独自占有我的妈妈,我不是完美的宝宝,我不是无所不能”,好挫败,好难过。

所以说人的整个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哀悼的过程。我们的生活、经历当中,从生命的早期阶段开始,就会不断地失去一些东西,与此同时也在获得。

很多时候,一些跟父母相爱相杀的来访者前来心理咨询求助,咨询师帮助他们做的,其实就是一个“哀悼”的过程——发现并接受父母的不完美,发现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的过程。

当“哀悼”慢慢完成,当他能够体会到真实的自由感的时候,他开始不再将自己的工作和成就感当作对抗父母的一个工具。他慢慢可以在工作中有自己的选择权,可以选择为成功奋斗、过平淡普通的日子,或者只做一个开心的、不学无术的成年人。

当重新获得真正的选择权时,人们的自由感就出现了。

弗洛伊德在《文明与缺憾》这本书里面说,大多数人并不是真的想要自由,因为自由包含着责任,而大多数人并不愿意承担责任。所以当我们重获自由感的时候,同时拿回的还有责任感。

心理咨询里去了解一个人童年经历的时候,这里面所做的所有探索不是为了去甩锅给别人,而是为了让人能够学会去感受自己的各种情绪,甚至是恨,因为人只有充分体验了恨之后,才会真正地去爱。

当你允许自己可以有恨之后,爱意就有机会流淌。然后,当自由感来临的时候,责任感也会来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