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专场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别让坏心态毁了你

2020-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冷高飞

“你写字的姿势端正坐好!”

“起床后为什么不叠被子?”

“今天为什么不喝水?”

“你看你的书桌乱的,我前天就说了要你整理!”

……

对着儿子我咆哮着吼出这些话。着实火大啊,这些事情我都重复了多少次,但小伙子几乎一次都没有去做到。

我在想他是选择性忘记呢?还是压根就不听我说的话?

一度发现他或多或少有一些需要改正的毛病。我语重心长的跟他讲或讲道理,再不行就升级到吼他。不论哪种方法,效果都不理想。因为过两天他会恢复到我没跟他讲过任何事情一样。

所以,隔三差五的就有了我的咆哮。不过最近频率稍微高了点,一个月有三四次了。我吼完后,也会冷静的想,他有改变吗?没有。那还是我方法不对还是什么原因呢?不得其解。

于是我又换种方式跟他沟通。按捺住内心的狂暴,耐住性子坐下来跟他交流,并且要他动手把我说的关键内容记下来。前前后后写过好几次,可能是写过后没再监督的原因,写过就忘记了。这次一共写了有八条他要改正和注意的事情,那是12月8日我们交流的时候他手写的(为了他方便朗读我还特意打印出来)。

其内容涉及到做事要有计划安排、有时间观念、今日事今日毕、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起床后叠被子、上课主动积极回答问题、不懂就问、文明礼貌、自己的书桌要及时整理等等。

为了写下来后有更好的效果,我要求他每天早上起床后大声朗读一遍。结果朗读了两三天,他起床后被子还是没叠。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为此我还专门去听了国际知名亲子关系学家胡慎之《做不迷茫的家长》的课程。当然,在细节方面和耐心度方面我还有待提高(跟我今年的负债有关,个人心理压力大导致火气也大)。

其实当习惯养成后,他会形成一个条件反射。要想改变这些已经养成的习惯,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之在他很小的时候习惯养成前,因工作关系我一直奔走于各个城市之间。呆在家的时间少管他也管得少,规范他好的习惯也就少了。在一种听之任之的状态下养成了现在的他。

习惯已经养成,发脾气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那面对他不好的习惯时为什么要发脾气呢,一方面是自身的压力特别大,憋有心里,正好找到宣泄口。其次是我总是迫不及待想立刻马上快速改变以前养成的习惯,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或改变一个不好的习惯都是欲速则不达的。

我2013年12月份写过一篇文章《你的VIP客户是谁?》当中有写到一句话:很多人对于VIP的概念只停留在商业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都有我们自己的VIP客户。生活中的VIP客户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父母、老公(老婆)……往往,我们把最糟糕的一面给了最重要的VIP客户。我们时常对陌生人微笑,却把最坏的一面给了我们自己的亲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原因是很简单的。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比如你面对你的同事、朋友或陌生人,你会不会随时吼出心中的不快?或者是大声斥责这不行那也不对的?

我想大多数人会回答:一般不会。只有当对方触及到我的底限我才有可能会如此。

是的。为什么不会呢?

因为我们要考虑同事、朋友的关系以及要考虑对方的情绪,对方是否能接受我的态度等等。如果我现在生气说出伤害对方的话语,那以后我们怎么还能愉快的相处吗?如果你乱发脾气,对方会客气吗?不会,如果你说话不妥当,对方同样对你发脾气,或者以暴制暴。如果跟上司发脾气,你则会被炒鱿鱼等等,因为你跟陌生人,同事,朋友或上司吵架,成本会更大。所以你发脾气的对象就变成了对成本更小的家里人,亲近的人。

所以就有了面对陌生人、同事、朋友和家人、亲人有截然不同的态度。首先是亲人不会因为你态度不好、发脾气而改变血缘关系;其次是发脾气导致的后果成本不一样;第三是无论你怎么对待家里人,家人一般都会选择原谅你、包容你,毕竟血浓于水呀。当然这个得有个度,比如夫妻间的关系,太过,任意一方都不是天经地义的要原谅你或包容你。第四是如果和同事、朋友发生不愉快,下次再相处就难了。同事、朋友没有义务接受你的坏脾气。

这就是原因吧。

所以,我也在反思,同时压制自己的情绪,改变我说话的方式,尽量做到有交流,然后从其他的侧面跟他讲应该要怎么做才是对的。

我的改变:

汉塔机器人学校联合三河小学举办了一个编程赛,儿子获得了一等奖。一等奖的奖励就是四天的课程(这个课程我上个月15日带儿子参加汉塔这边活动的时候有购买,这次中奖后所交学费可以退。上月15日次参加活动获得了一等奖,幸运奖,还有优秀奖,当时儿子说今天拿奖拿到手软呀,他是那天活动得奖品最多的参赛者)。从本月11日下午到14日下午4点到5点半都在新城广场《汉塔机器人》学习这四天的课程。下课基本上要到六点多或者更晚。小伙子对这块很感兴趣(其他编程的课程正在学习中,且已经通过编程一级考试)。课程结束的时候,都会要求家长到教室里去,学生独个上台分享今天所学和收获。前天是儿子第一次去学习,也是第一次在课程结束后来分享学习成果,我全程录视频了,但总体感觉不如意,下课后我也跟他讲了一下要注意什么。昨天下午课程结束后的分享比前天有进步。

于是晚上我又跟他沟通:分享可以从这三点出发:

第一点:我今天学到了什么?(原因)

第二点:我做的过程或步骤;(实操)

第三点:结果如何。(结果)

我要他把今天的内容重新复述一遍。他先写了一遍再口述。嗯,很不错,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稍微有点磕绊,但基本上能按我上面的三点来分享了。主体清楚,重点突出,没有在课堂上分享那么啰嗦了。期待他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有所改变。同时在他后续任何的学习中,要延续学习结束后的分享习惯。这里可以锻炼他的总结能力和演讲口才;其次我也能通过他的分享看他学习掌握得如何。一举两得。

其实从这也反应出不是他不够优秀,不是他不好的习惯太多。而是我们在教育和引导方面有待加强。

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复印机。复印件出了问题,是复印机或者是原件的问题。但我们往往只追究复印件为什么出问题了。这叫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呀。

从现在开始,我要调整自我的态度和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

看来,在孩子教育这块任重而道远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