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云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医生合伙人”浪潮的到来
合伙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模式,其在实施的初期,必然需要合伙组织落实基本的架构。这种架构不仅思想上的认知,也包括制度和资源的积累。值得注意的是,合伙经营的基本工作不仅适用于初创企业,即便是有一定经验的成熟企业,也需要在合伙制改造的初期逐项落实以上工作。
2017年10月30日,由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主办的“医生合伙人计划”正式实施,此次合伙人计划涉及风湿免疫、骨科、口腔、皮肤、中医、超声医学等多个医学门类。就在当天,首批专家正式参与“医生合伙人计划”。
据了解,第一批医生合伙人中共有7位医学专家签约。在这7名专家中,5名是三甲医院的医生。另外2名医生之前已进行过多点执业,他们分别是章建全与傅一山。章建全曾在长征医院超声诊疗科担任主任一职。2016年,他辞去科主任职务后,创建了“章建全超微创医疗集团”。傅一山曾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任职,从2014年起自由执业。2017年,他把第一执业点放在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
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主办的“医生合伙人计划”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成熟企业做好合伙经营基本工作的3条经验:
1.选择合伙经营应顺应政策大环境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医生合伙人计划”是在国内医疗改革走向深入的大背景下实施的。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一方面可以得到政府层面的肯定,规避政策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减税等支持,直接降低自身的改革成本。
因此,对于像医院这样的具有事业单位特性的单位来说,若打算进行合伙制改造。不妨先考察一下自己面临的政策环境。当政策环境较为宽松且积极时,可以着手合伙制改造。而当政策环境趋紧时,则应暂缓改制。
2.邀请行业领军人物入伙,应优先考虑人力资本型合伙模式
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医生合伙人计划”中,我们不难发现该机构所采用的合伙模式为“由专业人员管理,人力资源带动物质资源的人力资本型合伙模式”。这种“以人为本”的合伙模式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相关行业精英的工作积极性,更能使其他合伙人接触到附着在这些行业精英周围的人脉、资金等资源,继而扩大合伙项目的影响力和前景。
因此,成熟企业无论是邀请内部管理层入伙,还是邀请外部精英入伙,都应着眼于潜藏在这些人才背后的资源,优先考虑人力资本型合伙模式。
3.行业人才在参与合伙经营时,应优先考虑原行业
章建全与傅一山两位专家,在参与到“医生合伙人计划”之前就已在医院部门任职多年,而在参与到这个项目之后,依然从事的是医疗工作。这不是偶然,是一种必然。对于个各个行业的精英来说,自己在原行业往往鹤立鸡群。即便离开原单位,这些资源仍然有其价值。如果贸然转行,就意味着自己要放弃这些资源并面临多种不确定性。这显然不是理性的选择,因此行业人才在参与合伙经营时,应优先考虑原行业。想要进行合伙经营,也要优先选择行业内的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