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选择大于努力

两个有效且高效的自我增值方法

2019-07-28  本文已影响13人  Michael_Choi

我相信每一个上进且努力的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我要努力工作,努力赚钱,但却发现工作之后赚钱的速度并没有明显提升,说白了就是嫌弃目前的赚钱能力。

左想右想,觉得问题还是在于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不够值钱,眼看着别人高溢价的职业,高溢价的技能,外表光鲜,内里休闲。

于是狠下心去学,终于摸清了门道,掌握了皮毛,可是三五年又过去了。行业的红利也早已被社会的市场机制磨平。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是应该继续努力工作,还是学习新的技能,为什么在这个社会上,我想增个值就这么难?

确实,在没有方向的时候,做什么都是很难的。

对于这个问题,在我大学毕业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就遇到了,坦白说我发现身边的一部分人都陷入了这个死循环里面,再也出不来了。

也就是这边努力一下,那边学习一点,偶尔生活有点假象,乐呵乐呵地就又过了一天。很明显这不是最明智的解决办法。

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做法,在这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假设你是一个很牛的投资经理,投资的年化收益年年都能保持在20%以上,这个时候你的身价不菲,想要你的公司肯定就出高薪来聘请你,这是无可厚非的。

这个投资经理所拥有的能力,似乎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试问一下有谁不想资产每年增值20%以上,且远离亏损。如果投资经理愿意为我们操盘,我们每年给他管理费就好。

毕竟投资经理管理1000万的资金也是管理,管理10个亿的资金也是管理,同样的技能和时间投入,盈利却多了一百倍。

投资人回报丰厚、稳定,投资经理管理的资金因为口碑好,变得越来越多,人群迅速扩大,收益的要求也趋向细分。这个时候他只能请更多和他一样牛的投资经理来协助他,大家协议分成。

有没有发现,似乎这个投资经理不存在我们说的那个个人增值的难题?

这些例子在生活中,其实早已屡见不鲜,但很少人会去仔细研究,为什么他们能完美地避开另一部分人必定会遇到的难题?

综上所述,我梳理了一下原因:

首先做投资本来就是入行门槛很高的职业,尤其是能保证较高收益回报的投资经理,更是凤毛麟角,这个技能的替代性是很低的,和个人造诣紧密挂钩。

然后投资经理的技能复制性是极强的,也就是同样的技能用在1个人身上,和用在1000个人身上,所投入的成本都是一样的。

如果把这些归纳总结,应用在普通人身上,结论能拆分成两步:

Step 1

提升单次时间出售的价格

所谓的工作,都可以看成是对一段时间的打包出售,单价越高的时间段,往往意味着你身上携带着更多值钱、可替代性低的技能。

而且,这些技能最好大部分是普适性较高的,在多个行业都可以复用的,小部分是对应某个行业的专精技能。

我有两个星期没有推文了,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才是值得我们终身去学习和奋斗的。

为此我列出了下面这个技能表,尤其对和互联网重合度较高的职业,都适合按照这个表上的技能去充实自己。

为什么产品思维这部分会占了如此大的一部分?

无论身在哪个行业,只要你涉及到有一定管理和决策比例的工作岗位,这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能,为此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我建议你把自己当成最TOP的产品去设计、去打造》

表里面的问题和技能清单,都是系统性的,不是零碎的知识点普及,系统性学习的好处,在于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并不只是停留在一个点上。

技能后面对应的数字,是该技能的下级分支数,更多会是应用层面的拓展,后续我打算用半年的时间,在这里把这些技能基础的部分写完。

其余更深入、时效性更高的内容,就用星球来承载。

Step 2

把同一份时间多次出售

这种做法,有另外一个代名词,叫做边际成本越低越好,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单次时间出售的价格被“您的努力”尽可能地提高之后,你就要把这份时间尽量地多次出售,反复出售。

就像上面例子里面的投资经理一样,单一投入却能带来多面收益。

第一个步骤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而第二个步骤却是一个探索、不断试错的过程。他们就像一对齿轮一样,正向旋转、互助合作。

这个时候,你才算步入了增值的正循环,每做出的一份努力,都是有效的。

第46篇  | 1743字

原创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jacoblab」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侵权必究

题图:摄于爱琴海巴因德尔河口处

往期精彩文章

▼▼▼

《小程序让体验好了,也让产品更难做了》

《流量枯竭,谁说市场无红利?》

《你需要先找到10倍增长的市场,再付出10倍努力》

- 每周三、周日晚22:00更新 -

更多商业新思考请点击左下

▼▼▼

阅读原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