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5-7|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希区柯克对后辈导演们开示说:让观众知道接下来你想做什么,但让他们担忧你要怎么才能办到。
阿加莎把这一切做的炉火纯青。开篇告诉你结局,大概率你能猜到答案。但是,你对自己的答案一头雾水,不知道这答案是怎么来的。然后,在阿加莎的带领下开始奇幻之旅,揣着答案找答案,所有出场人物怀疑了个遍,连自己都已经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答案,阿加莎告诉你最后答案。高明的作家,不是上帝视角摆明事实证据就完事儿了,而是把前因后果、行为逻辑、心路历程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不可能的结局是如何百转千回又合情合理最终走到这一步的,全在阿加莎构建的人性光辉里。
这很难。让别人知道你想做什么,但让他们担忧你要怎么才能办到。
人人渴望天长地久,但如何才能天长地久?
老子自己的回答是,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以前没有注意到这之间的关联,直到某天刷到水哥。
什么是四十不惑?水哥的回答是,不是这世间没有让人疑惑的东西了,而是惑就惑吧,不介意了,就放下了,你惑你的,我没有想要去解惑的意愿了,自然也就“不惑”了。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不需要什么都弄个明明白白,就不存在“不惑”的东西。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自然持续的生存。不为自己的私心,才能实现自己的私心。
只能说。妙。玄之又玄。
已经没什么需要补充了。用伊能静老师的另一个更接地气的解读收个尾。伊能静说,从小她就被人说自己不接地气,但她又没有办法。长到足够大之后她才发现,长大并不是可以做到接地气,而是允许自己可以不接地气。
以前我也一样困惑于自己不接地气,尽管我并不这么认为,但总被贴上这条标签,怎么努力都没办法。好了,就不接地气又怎么了,能做到接地气,很好,做不到不接地气,也没什么关系。
道德经-7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注解】
天延续着,地长存着。天地之所以能延续而长存的缘故,是因为它们不求自己的生存,所以能持续生存下去。因此,圣人退居在大家的后面,结果反而站到大家之前;不过分在意自己的生命,反而得以保全生命。能够说这不是因为他不求一己之私的缘故吗?正因为这样,反而使其得以实现自己的私心。
天与地一直长存于世间(道家思想中,天地的长存是相对于万物的兴起和消亡而言的,如果就天地本身而论,天与地也并不是永恒存在的)。天与地能够长久地存在的原因,在于它们不为自己而生,反而能够长久。
因此,圣人让自己位于众人之后,可是他的思想和步伐反而走到了众人的前面;没有过于在乎自己的生命,反而更好地保全了自己的生命。这是能够抛开一己之私的缘故吗?正是因为没有私心,反而成就了自己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