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摄影

[三教九流] 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

2019-04-05  本文已影响165人  奇点极简管理

文│奇点  [原创]


一、道教的建筑——现称道观。

道教的建筑形制和布局道教宫观建筑的平面组合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的传统建筑手法;另一种就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要建筑位置,然后再围绕八卦方位放射展开具有神秘色彩的建筑手法。

前一种均衡对称式建筑,以道教正一派祖庭上清宫和全真派祖庭白云观为代表。山门以内,正面设主殿,两傍设灵官、文昌殿,沿中轴线上,设规模大小不等的玉皇殿或三清、四御殿。

下文以白云观为例:

01.第一道门——山门。后来演变成牌坊。所谓“一门之隔,两个世界”:下山看世态万千,上山感万物有灵。

02.灵官殿——供神仙王灵官,是山门的护法神,他在人间和天上都担任着“警察”的职务。

03.玉皇殿——供着玉皇大帝,相传玉帝曾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共历二亿二千六百六十万年。

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极高,神权最大。道经中称其居住昊天金阀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

简而言之,道教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04.丘祖殿——丘处机创立了全真龙门派,元太祖曾把他尊为神仙,封他为国师,令他掌管天下道教。87岁去世,被安葬在丘祖殿下。(北方道教)

05.双层建筑——分上下两层。

《道法会元》称“三清”、“四御”为“七宝”,四御是统率天地万神者,此外,四御还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道。

(1)上层:三清阁——

A.玉清元始天尊;

B.上清灵宝天尊;

C.太清道德天尊。

(2)下层:四御殿——

A.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道,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又统领北斗等诸星斗,司掌众生寿命祸福。并且在幽冥界化身北阴酆都大帝执掌罗酆,统领幽冥诸事。领北极四圣节制三界群魔。为万象之宗师、万星之教主。

B.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四时气候之神。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亦控制万物祸福生发之枢机,故号都雷教主霹雳伽助天尊。上座掌神霄玉清府号玉清真王,总揽三十二天八区,而号统天元圣天尊;于浩劫中能济度群生,普化众生,下化身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雷霆神部之根祖。同时位列神霄九宸大帝之首。

C.勾陈上宫天皇大帝:职责是辅佐玉皇权衡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协助中天北极并主持人间兵革皇权之事。

D.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又称后土娘娘,其职责是掌管山岳土地变化及诸山神、地祇和三山五岳大帝等大神,并节制劫运之事。

此外,道教还有“六御”之说。他们为: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神的勾陈大帝、统御万星的紫微大帝、统御万灵的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统御万类(雷)的长生大帝、统御万地的后土皇地祇。

北京白云观 北京白云观 武汉长春观

二、佛教的建筑——现称佛寺。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传入之初,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模式,以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塔被移于寺外。

寺院主要殿堂比较规范,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许多寺院都在深山密林中。

01.第一道门——山门。

而三、山音近,故此一般山门又由三道门组成,象征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两尊金刚力士守卫,手持金刚杵。

02.第一重殿——天王殿。

两旁是护世四天王。任务是各护一方天下,到了近代又增“风调雨顺”之责。

(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身青色,手执青光剑,职“风”;

(西方)广目天王魔礼红,身红色,掌碧玉琵琶,职“调”;

(北方)多闻天王魔礼海,身绿色,拿混元珍珠伞,职“雨”;

(东方)持国天王魔礼寿,身白色,握紫金龙花狐貂,职“顺”。

中间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潭柘寺一副对联写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身后为韦驮将军。韦驮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

一般有两种塑像:

一是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横杵于两腕间,表示该寺不接待外来云游僧人;

二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脚略向前立,表示欢迎接待外来僧人(也有与此相反之说)。

一般来说,看韦陀菩萨的韦陀杵的方向: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享受天下人的供奉。

弥勒佛热情随和,笑脸常开,所以来的人非常多,香火也很旺盛,可是他生性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无法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却成天板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前来供拜的人越来越少,直至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巡查天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生出一计,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接待,笑迎八方客,而韦陀则作为寺院护法,铁面无私,锱珠必较,负责财务,严格把关。

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以后,庙里果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03.正殿——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有一、三、五、七尊不同。

通常是三尊,称“三世佛”,有“横三世”与“竖三世”之分。此外,寺中常供奉的还有菩萨。

释迦牟尼三身佛:

左尊(报身佛):是以法身为基础,经过修习而获得的佛果之身。

中尊(法身佛):体现绝对真理。

右尊(应身佛):指佛教为教化世间众生而现的身,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像。

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洛阳白马寺 登封少林寺 杭州灵隐寺 台州国清寺

三、伊斯兰教的建筑——现称教堂。

01.地点:耸立于闹市中心。

02.特点:

(1)哥特式建筑——荡魂摄魄的繁复尖塔和眼花缭乱的彩绘玻璃是其独特之处。

(2)硕大的圆柱支撑着巨大的拱型穹顶,拓展出一个仙境般辽阔而高远的空间。

(3)高直尖和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使人有飘然欲升的意向。

四面皆壁的封闭空间,弯曲的围闭形成的穹顶及尖塔的笔直通道暗示着上一层空间的存在,这就是天堂。

人世是苦难的,只有天堂才是乐土。建筑的每处细节无不用心良苦地表达出天国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对立。


我是认知体系架构师——奇点!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点个喜欢和关注!

如果你想建构自己的商学认知体系,请点击我的文集《奇点·原创连载——三分钟商学院》。感谢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