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自己的不舒服
关于人生选择的话题有一个经典故事,这个故事我从五花八门的渠道听过,头条鸡汤文,工作面试,长辈朋友圈,等等。相信很多人也听过:
一个渔夫在海边晒太阳,一位富翁走过来对他说:「为什么不去捕鱼呢?」
渔夫说:「捕鱼干什么呢?」
富翁说:「捕鱼你就能挣很多钱啊。」
渔夫问:「挣钱又为了做什么呢?」
富翁说:「挣钱你就可以买一艘更大的船。」
渔夫问:「买大船又做什么呢?」
富翁说:「这样你就可以挣更多的钱。」
渔夫问:「那又能怎么样呢?」
富翁说:「你就可以像我这样,在海边晒太阳。」
渔夫说:「我现在正在晒太阳啊。」
我在面试时被问过「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我当时回答说,我还是选择当富翁,因为我还可以有其他选择。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它所反应的不过是一种生活偏好。
这段对话背后,不仅仅是一个「晒太阳」的问题,而是「怎么选自己最舒服」的问题。其实换个问题就变得非常日常:反正都是赚钱,为什么不轻松一点呢?是的,对于发自内心觉得「晒太阳」就是幸福生活全部的人来说,不需要任何铺垫,直接晒起就好。但对于没有直接选择「晒太阳」的人来说,不是他不喜欢,而是「只晒太阳」并不是他想要的全部,一无所有的话,他可能都坐不住,更不要提平静地晒太阳。一个选择只有让自己舒服,才会真正成为选择,才会坚持下去。
但似乎还是有问题,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实际生活中,并没有让自己很舒服啊。那可能是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不让自己太舒服的状态」很舒服,或者是用一点点不舒服来防御更大的不舒服。就好像,推迟满足感,可以抵消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感。可是,这种办法近乎于饮鸩止渴,是用问题替代问题,像是旋转笼子里的小老鼠,不停地奔跑,却一直在原地。
今天看了一篇关于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冯柳的采访(文末有链接,篇幅很长),他对于投资「道」的理解对我启发很大,这些道理甚至不仅仅适用于投资。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谈到「如何看待不舒服」:「有情绪有煎熬是好事,它会引动你的思考,不要去对抗和控制自己的人性。你已经很不舒服了,却告诉自己,不要不舒服,要坚持,这是不对的。因为市场有无数种方式去放大它,且一定会有你无法承受的时候,所以不但不要对抗和回避,还得主动放大它,履霜坚冰至,要告诉自己,我不舒服了,肯定有哪里不对,得立刻去解决它,别等到失去理智去被动处理的时候。」
过去很多年的家长都喜欢谈挫折教育,互联网喜欢谈狼性和996,好像想要前进,不可避免地要跟自己「死磕」。可事实上,并不是「挺过去就好了」,而是「要么挺不过去,要么直接过去了」。狼性,是让狼去奔跑和享受撕咬的快感,而不是羊丧失自我,披上狼皮。舒服的狼战斗力会越来越强,而被迫转型的羊只会恐惧被发现,不知所措。
就像是把比较看成反馈一样,「不舒服」也是一种反馈,而不是结果或者问题。改变不舒服的状态无非两种方式,一是改变外界,二是改变自己。前者好理解,就是解决外界存在的问题。后者并不是讲无视或者强迫自己接受,而是更深入挖掘自己不舒服的原因,很多时候,当我们找到原因和逻辑的时候,不舒服就已经消失了,或者从中看到了自己不可改变的东西,更容易接纳了。当我们能解决更多的问题,也能接纳更多的状况,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舒适区域」在扩大,这不就是成长的过程吗?
我们身处复杂的环境中,难免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与其当作丧的理由,用逃避掩盖,不如换个角度,当作环境反馈的「提示牌」,找到线索,想办法让自己舒服起来。就好像零极限所讲的,不挡生命本来的前进道路,我们总会站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通往阳光海滩的路。
https://mp.weixin.qq.com/s/bOu5q4AokhECK8nFt-Pk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