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

读《活法》有感——第二章 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2017-05-02  本文已影响1229人  辛馨
读《活法》有感——第二章 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读《活法》有感--序

读《活法》有感--第一章 实现理想

读《活法》有感——第三章 磨练灵魂,提升心志

读《活法》有感——第四章 以利他心度人生 第五章 与宇宙相和谐

读完这一章,感悟良多,但是最突出的便是以下三点。

1.用做人的道理去做事

整本书中,作者比较强调做人原则的重要性。而做人的原则就是孩提时代,父母教育给我们最根本的做人的道理。比方说:要正直,不撒谎,不贪婪,不给人添乱,待人要亲切等等。

而这本书教给我们的是要把这些我们耳熟能详做人的规则用在做事情上,用在经营管理上。不仅要运用自如,还要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不仅要知道这些道理,还要落实这些道理。让这些道理成为自己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

如今的社会,其实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懂当时儿童时代父母教育我们的做人道理,可是把所有的道理都做到了的人好像并不多。即便偶尔意识到了又做到了,又不受大环境影响,不随波逐流的更是少之又少。

举个最简单的事例,比方说“中国式过马路”,其实我们在幼儿园就学过“红灯停,绿灯行”。这句话,我刚满两岁的儿子都会说。可是实际呢?摆在人们面前的现状就是,凑齐了一波就可以过马路了,红绿灯是个摆设。比方说“开车插队加塞”,我们从小被教育“先来后到”,幼儿园就学要排队有秩序。可是红绿灯面前,总有插队加塞的,更有甚者,觉得别人都那么插队,自己不插队就跟吃亏变成傻子了似的。所以在道理跟原则面前是否能坚持真理,不被周围的环境左右是更难的一个环节。

但是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则,正当性的规则被制定,便有被遵守的必然性。如果游离了规则之外,或许一两次称之为“幸运”,侥幸不被规则惩罚,但是一直都不在规则里行事就不会一直都那么“幸运”。清明期间那个90后被高铁夹死在站台与高铁间的血淋淋的案例。相信当事人在跳跃站台的时候,必然是希望自己侥幸的。可是结局,并没有按照预期的上演,才会有这种惨痛的人为悲剧。

2.解决问题要抓住问题的本质

再乱的麻团也有线头。所以作者说:真理之布由一根纱线织成。任何事物都有透过现象而能看到的本质。当问题来临的时候,沉着冷静的找到最根本的根源,找到乱麻团的“ 线头”,顺藤摸瓜,必然就能捋顺解决方案的流程。

作者身为日本人举出了二战期间日本应该对慰安妇及日本的侵略行为真诚道歉的例子让人很深刻。他认为做了不对的事情要道歉是最基本的规则,纵然有国家轻易道歉会影响国家尊严之类的外在表象,但是最根源的本质,做错了要道歉的规则不变。其次,作者作为土生土长受日本教育的日本人。能不受身边大环境大舆论影响依然坚持做人的最简单最根本的原则,没有被污染被随波逐流,也恰恰应对了作者前面说过的“绝不随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则”的理念。

3.人生不可虚度

人生是一场直播,没有彩排。每时每刻我们都要拼劲全力去演好每一个细节。用力让我们的人生内容丰富、情节生动。

我是从去年开始觉得每天工作结束回到家就看看电视刷刷手机的日子太过荒废时间,于是开始重新拿起书本来读书。也会看看外语的原著,有灵感了就写点东西。不知不觉在简书上也码了22万字。通过一年多的充实生活,真心感受到了充实认真对待每一天的满足感。也渐渐地感受到读书与写作带给我心灵的提升,和性格的沉淀。

我们一直向往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用心的感受当下的此时此刻,读书的时候欣赏此时的文字,写作时尊重此刻的灵感。用极度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天每一件事。挖掘自己对每一件事情的兴致,发挥兴致,将每一件事情做到自己能够展示的极致。

读《活法》有感--序

读《活法》有感--第一章 实现理想

读《活法》有感——第三章 磨练灵魂,提升心志

读《活法》有感——第四章 以利他心度人生 第五章 与宇宙相和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