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2

2023-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听张老师说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材上的文字也有限,如果缺乏自主阅读,也就意味着缺少学习、尝试、验证的机会,那么即便是面对教材里的文章,也会觉得晦涩难懂。不仅如此,随着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提升,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空间,一旦被要求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就会无从下手,产生一种“读不下去”的感觉,甚至对阅读产生消极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又何谈阅读习惯呢?

课堂上,教师会传授学生许多阅读的方法,比如如何精读、如何粗读等。当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他们可以有意或无意地使用这些方法,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学生都势必会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在这样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成为了可能。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也曾有过明确的论述:“应用研读国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记叙、说明、抒情、议论几种文体,在整本书中一样具备,而且往往就具备在一本书之中,所以要研讨各体的理论,整本的书完全适用。”可见,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可以学会阅读的方法。

要知道,一本书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世界,让学生去感知这个世界中的奇妙之处,去汲取丰富的养分,去寻找观察世界、思考人生的独特方式与角度,这将让他们受益一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