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心经》(2.2)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心经》。
《心经》正文,一共有七段。先看第一段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一段是说:观世音菩萨修行深妙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内心观照到五蕴皆空,解脱了一切的苦。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
“行”,“造作”义,指修行。
“般若”系保留下来的梵语音译,“智慧”义。
“波罗蜜”也系保留下来的梵语音译,“度”或“到彼岸”义。“多”是语尾词,类似于汉语儿化音的“儿”
“般若波罗蜜”,连在一起是“智度”的含义,意为:用智慧从苦(也说“烦恼”)的此岸度(即“解脱”)到乐(即苦灭)的彼岸。我们读的“心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翻译过来就是:智度的心要契经。这里的“经“,指佛陀契合众生根机所说的经,故也说“契经”。佛说的“般若波罗蜜多”这一类的经是很多的,我们所读的《心经》是其中最短小精悍的一部。大家熟悉的《金刚经》也属于“般若波罗蜜多”类经,唐玄奘大师归国翻译出的般若类经有六百卷之巨,可见“般若波罗蜜多”类经的体量有多大。
“照”,观照,指的是观想、思量、了别的心理过程。
“五蕴皆空”是讲世界万事万物万般心理都是迁流变化的,也说"五蕴自性空"。“五蕴”,前面已经谈过了,“五蕴”是佛家对世界的分析,佛家认为世界是五蕴和合而成。“五蕴”包括了色、受、想、行、识五种蕴,其中“色”相当于“物质”,“受、想、行、识”大致相当于“精神、心理”。“空”是佛家对世界终极的认识,其真义就是“迁流变化”。所有的“般若波罗蜜多”类经都是在讲“空”,《心经》也是在讲“空”。“般若空观”是非常重要的大乘佛教佛学思想。
“一切苦厄”指的就是前面说到的人生八苦,即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胜蕴八种苦。
我们读到的二百六十字的《心经》,实际上是简本的《心经》,另有广本《心经》。简本《心经》只保留了广本《心经》的正文(专称“正宗分”),删除了前言(专称“序分”)和后语(专称"流通分")。因此在读简本《心经》时多多少少会有些突兀感。在广本《心经》已经说到了观自在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以第一段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下一篇文章里,我们一起来读读“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一段。
合十感恩
我读《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