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创造力从何而来?

2019-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81af5afaf559

 从事音乐活动,创造力很重要。 关于创造力到底是怎么来的?很多人存在深深的误解——以为创造力皆由天生。莫扎特能写出这么多伟大的作品,因为他是天才;霍洛维茨能演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因为他是天才。 

  诚然,人和人之间无论是学习速度还是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天然就存在差异。但,作曲也好、演奏也好,源源不绝的创造力并非凭空得来,而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 创造力也能学习? 

当然! 

 赵晓生老师谈及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曼时,就提到,这些伟大作曲家的作品,多数是“抄”来。

“抄”谁的?

“抄”巴赫的。

赵老师还说,音乐的规则哪里来?是后来的作曲家觉得之前作曲家用的好,将其作品中欣赏的部分照样拿来用罢了。 创造力也是可以学习的,学习是创造力的基础!

创造力的培养有这样几个步骤:

 一、增广见识 

没有见过的东西无法想象,所有的创造力都必须基于一定的基础。乔布斯如果生活在中世纪的欧洲,绝不可能创造出智能触屏手机这样的东西来,因为缺乏基础。 莫扎特生活在音乐世家,自己的父亲又是很好的教育家。每天在音乐中生活,听了无数的音乐,这些就是他的见识。 见识越广、创造的条件就越充足。 孩子学琴,老师和家长就要肩负起增广孩子见识的责任。老师要尽可能给学生丰富的音乐学习体验;家长要尽可能多地带孩子听音乐会、或者在家中播放音乐。 

二、积累见识 

孩子听了音乐,可是听不懂。教师应设计从简到繁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分辨和模仿所聆听的音乐,并引导他们思考。

 对不同音乐元素的分析、对各种声音效果的模仿,就是在一步一步地建立学生自己的“工具箱”,或者“素材库”。 

 对音乐的分辨能力极其重要,因为这里将锻炼到音乐学习者最为重要的感觉功能——听觉。没有基础的孩子,能听出快慢、强弱已是十分了得。

 但是接受过系统学习的孩子能听到更多:音程、和声、张力、音色、调性…… 听辨是第一步,要学会纳为己用,还要通过模仿。模仿在音乐学习的初级阶段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模仿老师、模仿大演奏家、模仿一切你觉得欣赏的声音。模仿结合听辨,不断地打磨,就会使自己的“素材库”越来越丰富。

三、消化吸收 

“素材库”很丰富了,但都是别人的东西,必须被自己消化,才可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多问为什么:为什么强?为什么弱?为什么长?为什么短?为什么明?为什么暗?……到底为什么呀? 老师的指导、大量看书、大量地对比大师们的CD、加上思考,就会告诉你答案。其中,思考,起了最关键的作用。

四、自由组合 

创造的基础是明白,不明白的创作都是假的、是天方夜谭。 如果经历了上述步骤,基本就是个明白人,接下来,他就可以创造了。

  明白的越多,创造就会越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演奏的是什么,就会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人和人各不相同,对同一首曲子自然有不同的想法。

  此时,不需要再模仿老师、模仿大演奏家了,你就是你,你有能力演奏自己的音乐。 大概,是我们把音乐的创造力看的太复杂、太神秘,所以就以为创造力仅仅是天赐的礼物,其实这就跟写作一样,看的书多了、不管好赖写的多了,慢慢地你就写得越来越好了。创造力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样,非要革命性、颠覆性的才叫创造力,拥有一般的创造力已经可以为你的演奏增添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