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我们不说,但我们懂(自我提升的三个道理)

2021-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袁大岛

不求公平,但求无悔

有些人,在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了我们这辈子都无法获得的财富。

也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抓住了走向人生巅峰的机会。

我们希望,那些人是我们,但事实上,

那些人,往往是我们羡慕的对象。

当我们放下盛满心灵鸡汤的碗,用理性的嗅觉去品味刺鼻却真实的气味时,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咸,嬉笑怒骂,柴米加油盐。

我们渴望公平,我们希望能够以平等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博弈,

但是,随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加深,随着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令人失望,甚至是那些哭笑不得的失衡时,

一开始的不甘心,最初的埋怨,会渐渐被另一种观念所取代,

那就是,只求无悔。

我们可以有怨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怨言而停下脚步,

我们可以讨厌这个世界,但我们不能因为讨厌这个世界,而选择闭上眼睛,把主动的人生,交给随波逐流的命运,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让一些事情变的能够接受,也许我们不能决定什么,但是我们可以让一些问题大事化小,

我曾经跟读者朋友们分享这样过这样一个例子,

在家境和身份背景都大致相同的两个人做对比,

月薪两千跟月薪两万的人,生活绝对不一样。

诚然,无论是月薪两千还是月薪两万,都算不上有钱人,甚至可以说,月薪两万其实也是底层的打工者。

都是打工者,都是在这个以收入划分人生价值的社会里(暂且这样去理解)都在挣扎,都在坚持,

但是,这两种收入之间的差别,这两个人面对人生的理解,这两种人生在体验上,在认知上,注定会有着可大可小的区别:

也许有些事,我们永远做不到,

但是只要不放弃努力,不接受那些让自己后悔的放弃,

我们的生活,总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变得越来越好。

不在乎与无所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与外界的底层联系,有两个最基础的理解。

那就是不在乎,与无所谓。

而这个不在乎与无所谓,并不是一开始便是这样,

而是经过了很多的无奈之举,经历过很多哭笑不得的故事与世故之后所做出的选择。

比如很多初入社会的人,进入公司,进入职场,拥有了自己的职业,

起初,他们会觉得只要做好分内的事,与同事友善相处,精诚合作,就能够在职场中大放异彩,获得认可,升职加薪。

而后来他们发现,同事之间的尔虞我诈,虽然毫无意义,却不得不小心提防甚至还要参与其中,工作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做好就可以,还要做的有技巧,有套路,才能让上级认可自己的工作,

从纯粹到复杂,经历的是改变,体会的,往往只是一念之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倦怠感慢慢吞噬着原本小心翼翼的心态,这些人开始不在乎那些没完没了的勾心斗角,只做好自己,别人愿意说什么都跟自己没关系了,也开始用无所谓的态度去理解工作的真实意义,他们从满怀希望到渐入绝望,他们看透了那些披着所谓潜规则外衣的肮脏与幼稚,也看懂了所谓人性的复杂不过是单纯到极致的贪欲所在:

有些规则本身就是游戏,即使某些人把这些藏在制度下的小心思说的多么高大上,也只是游戏而已。

所以,不在乎与无所谓,其实是一个结果,一个消极的结果,往往对应着一个更消极的原因,如同失望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没有希望,放弃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不愿坚持,很多事情之所以走到了一个看似消极的地步,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积极得不到认可,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甚至到最后只落得成为他人的笑柄,成为自己人生之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沉默,就是最真实的坚持

朋友跟我说,每次他看那种苦大仇深的亲情电影,都有一种特别真实的感觉,

“这真的不算什么。”

电影是剧本策划出来的,而生活则是被命运玩弄之后的产物,

所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生活往往比戏剧更戏剧。”

为什么沉默的,总是大多数?

因为大多数人,只能用沉默来对抗那些“生活中的戏剧”。

因为当我们试过任何办法之后会发现,

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往往会逼迫我们做出改变,

所以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活成曾经的自己,所讨厌的样子:

有人成这种改变为成长,也有人说这不过是为了生活而妥协,

但其实,都一样,

所以沉默,是一种无声的对抗,

虽然我们没有力气在发出曾经的呐喊,

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就选择了放弃,

沉默是一种力量,这是一种经历过打击,打压之后,

体会过绝望,体会过痛苦,想过放弃,也想过逃避之后,

面对人生,写下的一份无声答卷,

我们并不伟大,我们也许很渺小,

但是再渺小的人,也有存在的意义,

也有值得坚持,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意义,

何处无声胜有声?

此处无声胜有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