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北朝
《南朝,北朝》是一本五胡人入侵的历史,也是一段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今天的汉族已经不是完全的汉族,我们的血液中流的是几个民族混合的血液,南朝北朝的历史,充满血腥和背叛,杀戮和英雄,几乎每一个王朝都那么的短暂,其中有儿子对父亲的杀戮,有女人对丈夫的背叛,胡人和汉人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道德伦理,所以,有了更多令今天的我们看到的纷乱,回头看历史,却从其中看到很多的道理,无论胡人还是汉人,无论历史还是现在,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存的法则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对于历史的评说,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能够从中汲取什么,或者如何运用于生活,那也是一个完全个人的视角。
北方的边界是长城,正如南北的分野在淮河。淮河是天然的,长城却是人为的。早在南北朝之前,长城就已经成为一条分界线,把内地与外族区分开来。那个时候,长城以外的地老天荒才是北,长城以内淮河以北则是中,是文化先进文明璀璨的中国和中华,也叫中土和中夏。与夏相对应的是夷,是蛮夷戎狄,也叫胡。
中华文明是原生的。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的阻隔,西亚和印度文明对中国其实影响甚微,至少在魏晋之前是这样。而且在当时的东亚地区,中华也是唯一的文明。因此,长城之外的游牧民族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停留在部落时代,要么越过长城与中华认同。五胡选择了后者。而且,他们也早就越过长城了。
汉胡界限模糊之后,南北分野便突显出来。士族,南方的尚清谈,北方的尚实务;佛教,南方的重玄理,北方的重践行;文艺,南方秀丽唯美,北方雄浑质朴。那些厚重的石窟比如敦煌、麦积山、云冈、龙门全在北方,骈文和诗歌等文学方面的成就则南方更高,都绝非偶然。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五胡是被消融而非消灭的。匈奴、羯、氐、羌和鲜卑都融入了新汉族,途径则是通婚混血和移风易俗。不过这种变化是双向的,汉化的同时也在胡化。
地分南北并无不妥,两个中心却有问题。因为从商周到汉魏,华夏文明从来就是先聚焦于一处,然后再向文化气息稀薄的外围扩散。更何况多中心即无中心,除非它们能像长安和洛阳那样,相互依存又各有分工:长安融合东西,洛阳沟通南北;长安代表进取,洛阳代表稳定
道教的目的是成仙,佛教的目的是成佛。仙和佛都不是神,而是人。所以,这两个汉字也都是单人旁。这是道教与佛教的共同之处,也是他们与其他宗教不同的紧要之处。也就是说,佛教和道教都是人本的,这很符合中华文明的精神。
在这本书当中,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五胡之一就是羯人石勒。他原来只是一个部落的小帅,有点身分,但是他们民族的故事是那样的悲惨,后来他被卖掉了,他幸运的是,买主解锁,他农奴的身分。可是不幸的是获得自由的他,落入了乱军手中。这时他才知道。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他想要摆脱被奴役被宰割的命运,唯有自强。才能摆脱这困境。他开始自强起来,终于她从乱军手中逃了出来。开始拉起了一只凶悍的土匪队伍。到了几年之后他的人马中有10万多。后来他假装当王浚的人,到了最后时机。带着大兵,将他一网打尽。
到了,后来他自称赵王。后来他又实行汉胡分质的策划。她把胡人改称为国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胡人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