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女生”和“女王”
大约还是10年前的时候,虽然那时“三八”成为带有贬义的辱人话语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当我们在3月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对着遇见的女性道一声妇女节快乐时,还不会造成时对方面露尴尬的境遇。
不知何时起,大家开始讳言“妇女”一词。
同目前大多数女性乐于过的女生节和女王节相比,妇女节为何被避之不及呢?妇女二字又代表了什么?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包括以前的我),妇女=已经结婚的女性=被繁重生活压的蓬头垢面的老妈子。在普遍把女性物化的今天,很多女性不由地被所谓主流价值观带的开始物化自己。而按照广泛流传的男性价值观,年轻的女性比年老的女生尊贵;未婚的女孩被已经的女人尊贵;高不可攀的资产阶级小姐(所谓白富美)比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女性尊贵。
不难看出,同女生比,妇女显得年龄老且已婚(因此“不值钱”)了,同女王比,妇女显得低贱且土气。是不是可以这样讲:女性对变老、已婚、贫贱的身份定位畏之如虎,因此不愿被称为妇女,而善良的男性为了安抚女同胞们,善意地用“女生”和“女王”代替妇女一词。 这是男性视觉下的标准答案,可惜真相远远不止如此。
相当多的女性所以害怕变老、已婚和低贱,在于她们从出生起就受到了资源上的倾轧,她们自幼禁止受到教育,成年后在岗位上又受着明暗各种规则的歧视和伤害,以致部分人到了不结婚出卖自己的身体和子宫就会饿死的境地。原生家庭不仅无法给以她们追求自由平等的帮助,还帮着这个社会将其训练成忠顺的奴隶。
试问缺乏教育、即使辛勤劳动也无法求得基本生活的女性,除了缔结婚姻这一出卖身体的契约,换取食物和住处的女性来说,除了年轻的身体(子宫)、未婚的历史(所谓贞洁)还有不太差的出身以外,还有什么可以倚仗呢? 她们像货物一样被挑挑拣拣,畏惧着变老、无法生育、还有邻里对其生活作风的指诋。惧怕着自己的贬值,这一切又是谁造成的呢......
只要是稍微有一丝公正态度的男性,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受过教育、有知识文化能养活自己的女性,对变老和婚姻史是完全能坦然接受的,因为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极为正常的。
说到这里,不由想起我G一个特有的历史现象。
即对于在某方面无法得到与他人同等待遇的群里,会采用玩弄字眼的方式进行补偿:
如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甲进士与三甲进士,明明排名相差甚大,日后受到的待遇和能做到的官职截然不同,一甲进士称为“进士及第”三甲进士则叫“同进士出身”。安慰着明明和有着优异成绩的同僚前途截然不同的孩子说“你和他们是一样的,你是同进士”。正如古代一辈子当不上正妻甚至有被正妻打死的“如夫人”一样。
对善于玩弄字眼而别有用心的人来讲,把妇女偷换成“女生”,时间的沙漏就禁止了,少女就永远无法长大了——当然,她们的贞洁就会永存,多么美好的期望!把女王搬上银幕,明明被生活压的直不起腰的母亲和妻子们就能扬眉吐气?指挥得动做个饭都引为天大功绩的“老爷们”了?
或许在他们心里,那位朝三暮四的养猴人是值得学习的了不起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