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成功的数字货币投资者,都是在用自己的“概率权”进行降维打击
在区块链投资这个高速变化永不停歇的市场里,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的投资选择。
所谓投资决策,就是要在比较接近的几个投资选项中,选出相对更好的那个。
在币圈的投资决策难度相对更大,因为大家往往都没有非常充分的选择依据和估值参考,所以决策过程常常是充满纠结的。
在其中,相信每个人都错失过不少机会,也踩到过不少坑,包括我自己在内。
所以,如何建立起高效可行的投资决策算法,提高成功率,是每个人都有必要花足够精力去审视的话题。
决策方法这个话题很大,维度也比较多,希思兄弟的著作《决断力》中就把科学决策的主要步骤分为三步:扩充选项;客观的对待自己的选择;考虑长远价值。
今天的文章则更加实际一些,小姐姐会结合自己的投资经验,重点和大家分享一些普通投资者更容易理解,操作性也更强的投资决策心得。
情绪是好决策的最大威胁
投资决策时的情绪状态是个非常容易被人忽视的话题,而它却又异常重要,极大地左右着你的投资选择。
投资中的负面情绪包括很多,比如:过度的恐惧、过度的贪婪、从众、自负、嫉妒,FOMO(担心错过)等等。
这些消极的心理状态是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前首先最应该去正视的,遗憾的是,很少有投资者真正去审视自己的投资心态。
身而为人,不存在百分百的理性,尽管不可能完全避免,我们尽量把这些情绪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
我自己有个小技巧,在做一些比较重要的投资决策时,我会先给自己做个简单的情绪评估,大概只用一分钟就够了,抛除一切杂念,使自己像部机器一样客观地去审视一下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OK,才会开始后面的技术决策过程。
避免为自己的决策搜集证据
德摩斯梯尼说:自欺欺人是最简单的,因为人总是相信他所希望的。
很多人的投资决策过程是这样的:在感觉和情绪的驱使下,自己的潜意识中已经做出了一个投资决策,然后,大脑开始习惯性地搜集各种信息来支持自己设定的这个预测。而后,你必然会发现很多能够支持自己判断的论据,最后,你做出了这个所谓的判断。至此,你自认为完成了一个理性分析的决策过程。
但这真的是一个理性的分析吗?
实际上,你已经掉进了不良决策的第一个陷阱:先在潜意识的驱使下做好了一个判断,然后无意间去收集与自己判断相符的信息。
在这整个分析过程中,那些不支持你早期结论的信息被大脑极大地弱化,甚至屏蔽掉,结果也就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导致了决策的偏差。
为了避免这种偏差,我建议我们都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在没有完成大量信息收集之前,先不要做任何感觉上的判断。习惯性地提醒自己,我的信息还不够多,现在还无法做出任何判断。这样你将极有可能顺利绕过决策过程中的第一个陷阱。
保持极度开放性的思维
在投资上,亏损的人往往是那些有一点经验、自认为聪明的人,就如同淹死的常常都是会游泳的人。
在某些风险投资机构里,会在决策过程中故意设立一个“反对派小组”,他们的任务是专门给投资决策唱反调的,尽最大可能去设法列举出反对的理由。
如果当大家听过所有的反对理由,最终还是决定投资时,那么这个投资的决定就很可能已经非常理性了。
所谓开放性思维,主要指的是不偏执,不狭隘,善于多视角、全方位看待问题。
币圈的变化和更迭非常快,即使之前的一个方法让你赚到数倍收益,而同样的方法一转眼可能又会让你把所有利润都输了回去。
即便你此前取得过很大的成功,也必然存在认知盲点,所以,不必太过自信,去试着了解那些与你相反的投资观点其实并没坏处,反而能帮助你更全面地审视问题,并保持开放性的思维去看待世界,看待变化。
这对于一个优秀的投资者而言,保持极度开放性是非常必要的,甚至会极大地决定自身的思维高度。
参考有价值的判断逻辑,但绝不能什么都信
观点很廉价,几乎所有人都愿意和你分享观点,甚至很多人会习惯性地把观点表述为事实。这时,你要做的是理性区分观点和事实之间的区别。
《黑天鹅》的作者泰勒布说过,“那些比我成功的投资人从不给我任何建议,那些经常给我建议的投资人都不如我成功”。
所以,别人的观点只是作为信息来参考,而不能当作结论来使用。
小姐姐建议,不要整天盯着那些资讯及群聊,那里面更多的是片面的情绪和观点,并不利于自己全面地分析局势,至于带节奏的喊单更是千万别当真,如果把时间花在四处搜集结论上面,反而容易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为可能的失败做足准备
在你接触过的项目足够多之后,会逐渐明白一个事实:在币圈你所能得到的信息,往往并不是实质或者全部。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并不一定真的有多完美,而你看不上眼的也不一定有那么不堪。
所以说,如果相信自己根据那些公开的信息就能看到未来的结果,实在有些天真了。
有人相信市场是可以“预测”的,而小姐姐则认为市场只可以去“假设”。我们能做的只是在迷雾中尽可能多一点接近事情的本质。
“敬畏人性,敬畏市场”,把时刻为决策失败做好准备,作为自己首要的安全策略。
做决策的时候,一定问问自己,如果判断失误,如果出现难以预料的变化,最差的后果会是怎样?自己能否承担?
小姐姐常说的,永远不梭哈,永远不碰高杠杆,就是这个原因。
避免细节焦虑
任何决策中都会出现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点”状的,分布在重要性不等的各个层面之上。为了能做到高效,你就必须分清哪些“点”是至关重要的,哪些是不那么重要的。
在一个新行业或者新赛道中,如果去苛求了解一个项目的所有细节,那你会发现自己几乎找不到任何值得投资的完美项目。
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收集各种零零碎碎的观点或信息,而更应该把注意力集中于真正重要的决定性信息上。
否则,你就可能患上“细节焦虑症”,因为过度关心那些并不太重要的点,而看不清全局,这样的人通常是不善于做决策的。
投资过程中,真正考验我们的是:清晰区分出哪些是真正重要的点。如果始终关注的是大局,你就有了更宏观的视角,更能对真实的风险程度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而不是陷在细节中不可自拔。
知道什么时候下注与知道如何下注同样重要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其实指的就是小姐姐平时常说的“周期思维”。
比如房地产、债券等很多投资领域里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投资周期,在区块链领域也不例外。
小姐姐之所以在18年中的时候预言90%的区块链新项目会破发,而在近期开始提醒大家有必要去关注早期项目的一级市场投资,其实就是站在周期视角来判断的。
在币圈做投资,如果不去考虑周期是否恰当,不去顺势而为的话,无论多么严谨的分析,都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
所以,我们必须清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去下注,这与如何去下注同样重要。
用“期望价值”来评估投资选择
我们可以把每个决策都视为一个押注。有一定的概率会押对,获得相应的奖励;同时也有一定概率可能会押错,受到相应的惩罚。
假设现在你有1万元来下注,有三个选择摆在你的面前。
第一个选择是:你只有5%的成功概率,但能获得500%(5万元)的高额奖金,相应地则是存在95%的失败率,你将亏损90%(9千元)。
第二个选择是:你有50%的成功概率,将能获得200%(也就是2万元的)的奖金。但同时你也有50%的失败概率,你将会亏损掉50%(5千元)。
第三个选择是:你稳赚不赔,100%的成功率,将获得3%(也就是300元)的奖金。
你会选择哪个呢?让我们来一起简单算算帐吧。
统计学上有“期望价值”的概念,根据期望值理论,我们在决定一个投资项目是否值得去投的时候同时要考虑到两个变量:概率和收益。
投资期望值 = 概率 * 预期收益(盈亏相加)
成功的决策通常是具有正向投资期望值的决策,期望值越高则代表越好的投资选择。
第一个选择,对应的是ZJP类项目,特点是极高概率的亏损风险和小概率的高收益,经计算后,它的投资期望值大概是:5%*500%+(-95%*90%)=-0.605。
这么一算下来你就知道为什么不能去投资ZJP了吧,因为你很难赢得小概率事件,甚至比去澳门输得一文不剩的概率还要高。
第二个选择,对应的是安全边际较高的那一类优质区块链项目,经计算后,它的投资期望值大约是0.75。
可见,尽管我们给它假设了50%的亏损概率,但可能获得收益明显大于可能带来的亏损,所以整体核算后,它的预期价值仍然是正向的,就值得我们去投资。
第三个选择,对应的是几乎无风险低收益的银行储蓄,计算后,它的投资期望值大约是0.03,尽管无风险,但预期收益却非常低。
从这个简单测算的结果来看,风险或者低风险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真正要选择的,是投资期望值更高的投资策略。
投资期望值实际反应的是投资的盈利概率,是投资中概率思维的典型体现。
最好的选择是收益大于风险的选择,而不一定是毫无风险的选择。
在我们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准确核算和比较的其实是“获胜概率”。
失败的投资者总是放弃自己的“概率权”,而成功的投资者则是充分使用自己的“概率权”对其他投资者进行降维打击。
如果我们想要长期成为牌桌上那个最成功的玩家,就必须善于使用概率思维来计算投资的预期值。
所谓成功的最大秘密不过就是:“当面对每一次选择时,都坚定按照最优的概率来做决策,而并非靠自己的感觉来选择”
这是反人性的,却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