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读书,你和优秀的读书人差距在哪?
“设立世界读书日,在我看来,这完全不是阅读的光荣,反而证明阅读在今天的处境略显尴尬。之所以为某个特定的行为来定一个纪念日,往往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行为是缺乏的,至少还不够。”
读书界分享达人陈章鱼的这番话很让人警醒:读书,这种汲取精神营养的好途径,值得被重视,值得坚持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
一谈起读书这个话题,很多人都是如此反应:太忙了,没时间看。没错,琐碎的日常、拥堵的交通、繁忙的工作,每一天好像都在忙碌中度过。但细细想来,我们真的忙碌到无暇看书的地步了吗?和下面这个人相比,我们有资格说忙吗?
这是一个人一周的工作状态:他的工作路线从深圳到武汉,再到上海,回到武汉,再到上海,回到武汉;四次团队内训;八节大学课程授课;两次大学讲座参会;一次带学生团队去参观大学某著名社团并参加例会;写了两篇微信原创文章;一次与老友会面;一次接待亲人全家……看上去很忙是不是?但他还能抽出时间阅读了三本书。
找时间读书真的很难吗?应该不难。正如上面这位看数据忙得不可开交的人物——秋叶,就从繁忙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
秋叶是谁?答案很多,他是在线授课的PPT大神,是新浪微博的红人,是书评、拆书的优秀撰稿人,是知识分享达人,是实战网络营销的能手,同时,还是一位身居副教授的大学在职老师。这样的多重身份决定了他的工作日常便是“忙碌”二字,但他却能每年读100-120本书,不得不让佩服,又心向往之。秋叶将阅读心法公之于众,就是他写的《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这本《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与其他的阅读提升类书籍不同,它是经过秋叶本人的亲人经历总结出来的,几乎没有关于技术上训练阅读速度的内容,但是从如何挑选书籍、如何区别阅读、如何找出书中精华、如何把书中知识化为己用等等方面,都有很详细的解答。尤其在将书中知识转为现实能力的内容,非常值得那种“读了书和没读一样”的人学习。
想要不“白读”每一本书,秋叶老师有这样一系列的针对式读书心得:解决读书的疑惑——选择合适的读书技法——书中知识管理——所读知识运用。
*读书不惑*
读书不应该是难度重重的负担,也不该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奢侈,它是一种最简易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最能提升个人能力的途径之一。但是人们还是有诸多读书的疑虑。“哪里有时间读书?”“怎么选书?”“是精读还是略读好?”“有的书口碑好,但是看不懂怎么办?”
这些问题,秋叶都一一耐心解答。就拿第一个问题来说,繁忙的生活怎么找时间读书呢?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时间管理,把自己的精力从琐碎的事情上移开,转到读书上。
读书是可以养成的习惯,时间不够不是借口。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纵然时局动荡,个人安危都不能保证,先生保持笔耕不辍的工作状态,在紧迫的时间内,先生也会坚持读书。上海的内山书店曾是鲁迅先生经常流连的场所,先生读书丰富,藏书很多,家中的书放不下,还曾借用内山书店一位职员的住处放书。鲁迅先生惜时读书,热爱读书,可见一斑。
*区别对待*
读书的方法很多,略读、浏览、速读、精读、摘抄笔记读等等,这些方法解决了如何读书这一问题。而秋叶的读书最有效技法就是:区别对待各类书。
同一主题的书籍,采用通读法和树读法;经典的难懂书籍,采用图读法;经管书,采用框读法;畅销书,采用炼读法;观点偏颇的书,采用逆读法;内行大牛书,采用抄读法;工具书,采用仿读法;文艺书,采用诵读法;快餐书,采用闲读法。
无论秋叶提供的这些读书方法,我们在实际读书的时候选择的是哪一种或哪几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针对不同书籍选择不同的读书法,最重要。
举一个例子,大意能看懂的书,我们可以采用速度和略读结合的方法,效仿古人郑板桥的“书画式”读书法。古典书画不求形似,讲究的是意境和韵味。郑板桥将绘画的精髓沿用到读书上,他读书“略其迹”而“取其意”,强调重在求意,不必求“全”,倡导的是读书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为我所用。这和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重在管理*
书中知识都是零碎松散的,每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精髓,如何把这些精髓串联起来,储备起来,可以选择读书笔记、写书评、拆书等等方法。
秋叶在读书的知识管理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详细的笔记、书评和拆书方法。
拿拆书来说,一般而言,拆书的步骤分为:1.阅读读书片段;2.拆书家引导促进;3.学习者拆为己用。秋叶进行改造后,将他的拆书方法固定为:选择一本书坚持拆;通过拆书,启发思考;拆书内容和现实想结合。
这个拆的过程,就像把一件物品拆开,选取一个点,再从现实中找到可实战的方法。所以,拆书可以说是从书籍中去粗取精的过程,掌握这个方法,我们什么都可以拆,可以拆一件事,可以拆一项任务等等。秋叶先生的拆书法,就可以充分运用到生活很多方面。
我们就拿秋叶所写的这本《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来举拆书的例子,可以从读书的时间管理、分类读书的技法、不同书的书评写法、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拆书法、根据书中知识如何打造团队、根据书中知识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等等不同点来解读,哪个点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用,就可以拆。
*知行合一*
读书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读书数量,而是为了把书中知识化行动,转变成为个人能力。《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从个人、团队和生活三个维度给出秋叶个人将书中知识转为生产力的例子。
个人方面,读书可以构建系统的思考模型。通过读书知识的积累,可以构建更完善的思维框架,让自己不再愚昧,不再人云亦云。秋叶将时间紧急重要程度模型、SEOT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法、回馈模型等等知识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读者通过读书得来的知识将自己思维转换后,收获是很大的。
团队方面,从书籍中的先进商业理论、创业理念、团队构建、沟通方式等等新知,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创业和团队工作中。无论是长尾理论、小米的参与感营销、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特质等等,但凡工作中的领导和普通员工都有可以借鉴的地方,都可以吸收、应用。
生活方面,不妨学习书中的时间管理。时间对每个人都是紧缺应该珍惜的,合理规划才是效率的关键,紧张的工作和适当的放松并存,很符合我们传统的观念——张弛有度。
谈起把书中的知识转化到现实中,不得不提的例子就是开国主席毛泽东。在战乱慌忙的年代,毛泽东在延安政务繁忙中,也会阅读大量书籍,不仅有马列等政治需要的书籍,还有古典名著等文学作品。可以说,知行合一,让毛泽东的革命道路最终迎来曙光,他的理论联系实际,改变了中国的政局方向,而他的诗句也影响了几代人。
也许我们读书,很难达到像毛主席那样救国治国的效果,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选择读书,开阔视野,提升能力。
开卷有益,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谈。在有限的时间里,像《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书中那样高效率地读书,是现今时代给我们的新课题。会读书,书的美好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优秀的读书人,遇见书,会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