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生命的意义---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2019-03-12  本文已影响31人  土司阿哈

本书内容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战俘营的故事,描述了人生存的意义逐渐被摧毁的过程。第二部分给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方法和过程。

生命意义被摧毁和重建

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作者在战俘营里亲身经历。通过战俘营里的故事描述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从恐惧好奇,到冷漠,再到“自由”。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人对价值观的怀疑,毁灭,在重建的过程。

1.恐惧和好奇(质疑价值观)

在刚到战俘营的时候,战俘营普遍弥漫着恐惧的气息,每时每刻都面临生死的选择;身边也充满了死亡的气息,毒气室、焚烧炉、铁丝网、身边突然失踪的的同伴和朋友。

2.冷漠(价值观摧毁)

当你发现逃避毒打,面对的是更严厉更重的毒打;当你为了解释说了多余的话,面对的是更多的尊严遭到践踏;当你发现为了努力的活着,你却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死;当你发现你苦苦追求的“真理”,却抵不过一块面包渣子;当你一直视为你的人生信仰时,你却发现那些在别人面前不过是一张张废纸;当你发现你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时,只有选择冷漠。

身边一个身上尚有余温的生命离开时,有人拿走了比他那件比自己更好的衫衣,有人换下了比自己更好的鞋子,更有人因为拿到了一个线头而沾沾自喜。

当看到医生为一个12岁的小孩剪除,因在寒冷冬日脚被冻坏黑色肌肉时,人们唯一的反应就是掏出剩余的面包屑自我安慰。

冷漠是一种自我保护,一种无奈,更是一种生活信仰消失的表现和价值观被摧毁的体现。这时候的人生是可怕的,现实社会中太多的人因为生命价值消失,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3.“自由”(重建价值观)

当人们被释放后,内心绷紧的神经突然得到了释放,有人因为受到了太多的伤害,而充分释放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抱怨和报复社会。有人因发现自己苦苦追求的意义突然消失。

如苦苦思念的爱人,已经去世或者改嫁;有些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有些人开始报复社会。

你非常坚定的认为,读书能改变命运,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已经读到硕士博士之后,命运依然没有改变,而此时你已经快三十岁了,该怎么办?

这个阶段是人的价值观和生命意义重建的过程,是最艰难的时刻,大部分人都不能顺利的度过这一关。这也是褚时健老爷子被人关注和敬仰的原因。

一个人的高度不在于他走得多高, 而在于他跌到谷底以后能反弹到多高!

而谷底反弹就是价值观和生命的意义重建的过程。

寻找人生的意义不难,难在当原来的意义不复存在,如何寻找到新的意义。

普通的人生意义,往往并不需要我们刻意的寻找,都是自发产生的,但是当面对无妄之灾的时候,原先的意义中断,你是否能舍弃原来的意义,从新开始,找到一个新的人生意义呢?这才是本书存在的意义。

寻找生命的意义

正如作者所说,他没有研究那些人为什么在战俘营死亡,他只是分析了存活下来的人他们都有一个为活下来的意义。

书中描述三种不同的方式发现生命的意义: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某种事业;通过体验某种事情获面对某个人;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是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1.创立某项工作或某种事业

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只有做一些对生命有意义事情,人才能称之为人。

当人一旦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就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的事业的责任,也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

2.体验某种事情(爱之意义)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唯一的途径。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

爱在精神和内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

最强大的精神支撑便是爱,关于爱的回忆以及渴望,能够支撑人度过几乎无法忍受的时期。即便是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

3.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

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对于那些苦难的经历,除非你能战胜它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胜利,否则就是忽视那些挑战,像绝大多数犯人一样,无声无息的枯萎下去。

再极限的苦难,一旦找到意义,一旦我们对他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痛苦就不再是痛苦。

在集中营中面对死亡的选择很难,选择活着更难。每个人要么选择上帝的规则,是先给痛苦,然后给出路;要么魔鬼的规则,是制造麻烦,然后将麻烦合理化。

上帝规则是,为你关上一扇门并为你打开一扇窗,给你出了个难题你想办法解决它。魔鬼的规则是,给你出个难题你自己找理由去适应,但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在生活中也一样,要么选择上帝的规则,要么选择魔鬼的法则,是两种的思维方式。采用上帝规则的人,当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从来不会怨天尤人,不会一直抱怨,而是积极的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这也叫进取型人格。同时也有一些人,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去抱怨世界的不公或自己命运的悲惨,这叫回避型人格。《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正是根据这一规则推演出该书的第一因。

2019年练习七十九天修心 土司于北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