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死亡

2017-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子娟08

几年前的一个上午,在疑似甲流的隔离病房里,我挣扎着按下床头的呼叫器,不顾一切地大喊:"医生,我呼吸困难!"当医生赶到时,我已浑身麻木,意识迅速流失,心中充斥着莫可名状的恐惧。"求你们救救我,我女儿才一岁······"拼尽全力挤出这句话后,一滴眼泪滑落到耳朵里,凉凉的。

那时我才27岁,年华正好风华正茂,父母已两鬓斑白,孩子才蹒跚学步,有那么多想做的事还没做过,想去的地方还没去过。如果死神这就要带我离去,我定然不能瞑目。

幸而虚惊一场。我患的不是甲流也不是什么重病,几天后就康复出院了。但那痛苦挣扎呼号求救的场面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时常像受伤的小猫一般蜷缩在柔软的沙发里发呆。我真的被惊鸿一瞥的死亡阴影吓坏了,对死亡的恐惧像一只无形的手时刻都扼着我的喉咙,让我茫然又虚弱。

直到遇见了那本将我从恐惧中拯救出来的书——它的名字叫《预约死亡》。

《预约死亡》是让毕淑敏老师蜚声海内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描述了当事人及其亲友面对死亡时的言行和心理变化,带领读者理性地认知、理解和接受死亡。

说服读者去认知死亡是该书的第一部分。中国人有很多避讳,对死亡尤其讳莫如深。我们不提不想,把死亡从思维和话语中生生地抹去,不小心说到了还要"呸呸呸"吐三下口水,似乎只要绝口不提,死亡就会对我们绕道而行了。虽然古往今来并没有谁因为避讳得好而长生不老,但在这场自欺欺人的游戏中,许多人似乎都以为此生漫漫无绝期,永远都不会死到临头。

在我的人生中,也曾与亲人生死离别,也曾在事故中死里逃生,甚至亲历了残酷的"5.12"大地震,但在那次“疑似甲流”事件之前我却从未认真思考过死亡。因为我年轻、健康、平凡、良善,生活在和平富足的国度,我没有理由会死啊。所以死亡是遥远的事,别人的事。直到以为自己就要死去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对每一个人来说,死亡都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当它靠近的时候,人渺小而脆弱,挣扎无力而徒劳,再多活下去的理由都不足挂齿。如果没有与死亡发生的那场误会,我不知何时才会抛却任性和怯懦,理性勇敢地面对一直在前方等待着我的死亡。

年轻健康的人很难真正理解死亡的意义,即便是医者出身的毕淑敏老师也不敢对死亡妄加评论。为了更真切地体会死亡,她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肝癌晚期患者,在临终关怀医院里为自己申请了一个床位,躺到将死之人中间,与死亡来了一次提前的约会。

住进临终关怀医院的人多是垂暮的老人和绝症病患。他们有的已经昏昏沉沉,生与死的区别只系在一口若有若无的气上。有的还在忍受最后的病痛煎熬,咒骂着生渴求着死。有的还有力气爬起来,透过窗户贪婪地看着外面草长莺飞,对来探望的子女说:"什么时候接我出院啊。"还有的,淡定地安慰着新来的病友,转眼间自己却永远的睡了。临终医院的病人,平均寿命是十三天,当一张凌乱的床铺又变得整洁如新,一个生命就结束了。死,就这么轻而易举。

毕淑敏老师还向读者描述了西方的临终关怀医院里迎接死亡的场面。环境美得像花园,更像疗养院而不是医院,有足够的志愿者为垂死的人提供细致的照顾,剧痛的病人可以得到大量的麻醉剂用以缓解疼痛。这里不对病人进行任何积极治疗,一切只为帮助他们舒适而有尊严地离开。

医院还有一套预习死亡的课程来帮助病人消除恐惧——一遍又一遍地想象自己被死神带走的情景。通常经过一个星期的练习,病人就能适应恐惧,接受死亡临近的现实。

当一个病人进入弥留阶段,医院便立即通知家属,亲人、朋友、医生、护士、志愿者,会陪着病人走完最后的时刻。当然,也有悄无声息独自离去的人,他们一样都走得很安详。

毕淑敏老师像一位导游,带着读者走进陌生的临终关怀医院,一路讲述了许多以死亡为主题的人和事,却自始至终不下"死亡到底是什么"、"我们该怎样面对"之类断语。然而随着书页越翻越薄,这些问题的答案却在读者心中渐渐清晰,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理解,不仅关于死,更关于生。

死亡是一个句号,它让生命变得完整而且有意义,这就是我对死亡的理解。当书快要读完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死亡的恐惧明显地减弱了,对死亡终将到来这个事实也变得心平气和。当着那一刻降临时,我希望自己能安详而坦然,不会再因恐惧而呼天抢地,更不会因为壮志未酬心愿未了割舍不下而不能瞑目。幸好我还有时间去做很多事,不是吗?

有一次,毕淑敏老师在一所大学里作关于死亡的演讲时,她对台下一朵朵向日葵般的年轻脸庞说:"同学们,请用5分钟时间写下你未来的墓志铭,想一想当你死后,你希望墓碑上刻下怎样的内容。"会场一阵躁动,随即便沉入一片宁静之中。看着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或许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认真地思索死亡和人生,毕淑敏老师不胜感慨。分享答案的时候到了。一位腼腆的男生用颤抖的声音念道:"这里,埋葬着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引来一片掌声。一位漂亮的女生念道:"她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女人。"······"如果我还能活50年,我必定已经有贡献有收获,无怨无悔;如果我还能活5年,我将不顾一切为着理想而奋斗;如果我还能活5个月,我将去用心感受这美好的世界;如果我还能活5天,我将陪在家人身边,回顾我的一生;如果我只能活5秒钟,我将祝福周围的人。"

或许每一个人都应该想一想自己的墓志铭,都应该去预约死亡,哪怕只用五分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