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发现互联网科技

洋码头

2016-06-08  本文已影响373人  abeltaO

产品介绍

洋码头是一个服务于买家和卖家(个人买手和商户)两方的海淘购物平台,其开创式的直播频道和“买手制”真实的还原了海外购物场景的同时,也给海外的个人买手和商户提供了机会将优质的商品供应到国内市场,解决了买端与卖端的双重需求。

体验版本

洋码头版本:2.6.8
手机型号:iphone5s
系统版本:IOS 9.3.2

洋码头在海淘中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

洋码头作为一个平台本质上是B2C和C2C的结合,给境外品牌商、经销商以及经过洋码头认证的个人买家提供机会,将全球好货通过直播、特卖等多种形式输送给用户。

洋码头的模式实际上和淘宝、天猫是相似的,它们优秀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个平台,既给用户提供了做生意的机会(商家、买手)又给买家提供了买好东西的地方,就像是把线下的百货商场搬到了线上。区别在于淘宝、天猫都是以店面的形式来入驻(有大有小),而洋码头上则是有商家还有个人。

整体架构

在整体的架构上,码头分为了五个大块,分别是直播、特卖、专题、社区和我。直播、特卖和专题是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将商品呈现在用户眼前,社区则是以笔记为基础内容提供了一个所有用户交流的平台,结合前面的商品展示形成了一个购物与社交之间的良性循环。而我的则是用户信息、订单信息和其他设置的集合。

洋码头大框架呈现

直播

优点:
1、通过买手现场购物、识货真实的还原了购物场景,让用户体验新奇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商品真实性的可信度;
2、直播是有时限的,时间上的限制能够刺激用户消费;
3、可以直接与买手沟通商品信息、价格信息等;
缺点:
1、个人买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的数量,对于一些比较火的商品不能满足多数用户的购买需求;
2、很多买手在直播时会直接贴出自定的消费规则,而且很多是强制性的,这破坏了直播的意义,与普通商家的入驻没有区别,却提高了购买的复杂性(预付定金、买手购到货物再付尾款)。

一个小疑问:
买手主页中的全球好货,商品大致分为直播和非直播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直播的商品可以对商品问题与买手进行直接沟通评价,而非直播商品只是商品信息的展示。两类商品在展示的版块都有买手信息的入口,分别通过两类商品的此入口进入的是同一页面(内容信息完全相同),但在主页的介绍上却不一致。

一点疑问

特卖

特卖集结了经过码头整理的热销的且价格优惠的商品,采用了顶部TAB切的方式进行分类,首页默认为特卖,包含今日特价、最后疯抢、组合更优惠以及洋货团等多种特价形式,其余分类为热推、以及根据商品类别进行的细致分类的展示。同时特卖版块也结合了搜索框方便用户对商品进行精准搜索。

特卖

今日特价:突出是只在今天作为特价销售的商品,价格上的优惠加上时效性刺激了用户的消费行为;
最后疯抢:通过突出价格和已购买人数来强调货物的紧俏,利用清仓以及一天后恢复原价等信息告知用户当前不仅低价且供不应求,实际上是价格加爆款来刺激用户消费;
组合团:多买优惠、囤货必备,通过多买多优惠的形式对商品进行促销,给用户带来优惠的同时也增加了商品的销量;
洋货团:类似于团购,从价格上突出了优势并将同性质的商品做成了一个个小专题方便用户查看,其中部分商品价格上是有很多优惠的。
PS:码头并没有对洋货团进行说明,只是在标价上凸显了其价格优势

在海淘电商的各种促销活动中可以看出有几种固定的促销形式是存在于多个平台,这些分别是:时限性的促销爆款性质的促销团购性促销以及每日特价
网易考拉海购:手机限时购、考拉热销榜、尖货量贩团、天天特价
洋码头:直播(本身就是具有时效性的活动)、最后疯抢、组合更优惠(以及养洋货团)、今日特价
豌豆公主:秒杀、一周人气排行、每日一团、今日最爆

热推

推荐一些当前热门的直播和团购商品。
PS:没有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进行推荐,且热推的多为当前直播的商品,直播的时效性是很明显的,常常会出现进入到热推商品后直播已结束的情况。

专题

专题相当于将一些新颖、热门或者折扣的商品通过更加丰富的图文来展示给用户,卖情怀、卖故事的同时还卖好货。
优点:
1、 一个专题就相当于一篇杂志期刊的存在,结合图文,丰富的产品介绍以及故事给用户出售了很多情感上因素,让用户知道商品所能带来的附加价值
2、用户与用户之间内在专题内进行交流
缺点:
1、 对于想直捣黄龙看商品的用户,部分专题的浏览是漫长的,并且往往会出现看了这么多你给我说的居然是这么个东西的感觉

社区

社区是以笔记为载体提供用户与用户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分为买手、买家和关注三块,笔记的展现形式上类似于社交软件上的feeds流,只是每个内容都配以了大块的图片,用户可以对笔记进行评论、点赞以及分享。

下面重点来说说买手笔记和买家笔记的不同:
买手:
-- 纯笔记,没有任何相关商品的推荐,只有同类笔记的推荐;
-- 用户可以直接通过买手头像进入买手主页查看;
买家:
-- 有笔记,有相关商品推荐,部分商品还有给出是从哪个买手处购得的;
-- 对笔记进行了分类,包括按热度(排行榜、TA已入手)、按国家以及品牌、品类的划分,方便用户更好的找到不同类型的笔记

为什么要将买手和买家笔记区分开来:
1、与买手主页的架构有关,可以看到买手主页中是分为买手笔记和买家秀的,而社区相当于是将买手主页上的两块内容分别作了一个整合;
2、两者发布内容上的区别,买家发布的全部是购物笔记即买到好东西之后分享出来,而买手发布的则大多是自身代购商品的推荐。相当于两者一个是分享社区而一个是便于自身打广告;

社区的存在时和前面的购物版块相辅相成的,用户买了好东西,到社区中来分享,其他用户看到分享的东西后通过社区的路径引导去购买,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可以看到淘宝(微淘、社区)、小红书(首页、发现)和洋码头(社区)等目前都有其各自的社区版块,这里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是能够预测到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未来的电商或许都会走向和社区结合的道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分享与交流,信息的交互是最频繁最本质的需求。

社区对比

一些思考和疑惑点
1、将买手和买家完全割裂开到底好不好?买手和买家在社区中都是正常的用户,都是渴望得到众多网友认可的用户,买家分享再码头上购得好货天经地义,而买家通过笔记来吸引用户关注自己从而来消费也无可厚非;
2、关注这一块,其帮助仅限于首页直播中勾选仅看关注买手
在社区版块关注后回过头来查看买家或买手中的内容,还是一些非关注用户内容的集合,关注用户对社区版块没有实质上的作用。

一些问题

总结

洋码头在海淘领域算是比较早的耕耘者,作为一个跨境电商平台它既解决了买家的需求也给国外众多的买手谋得了福利,首创的直播平台以一种非常新颖的购物形式吸引了众多的买家和买手。但是也能看到,在移动端(IOS)码头在一些细节体验上的优化还是有所欠缺,如果能够在平台的道路上解决买手和买家双方更多的需求,相信洋码头会走的更好、更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