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时间的主人,还是时间的奴隶?
转眼之间,又到年尾。很多人一直在感叹“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我们每天忙东忙西,像个旋转的陀螺,但是当有人问你,你在忙什么,你的时间都用来干嘛了?你回忆之后常常说不出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每到年尾,回忆一年,却发现碌碌无为,没做多少有意义的事。
而有一个人却不会这样,他对自己每天做了什么事了如指掌,把有限的时间利用出最大的效果,因为他掌握了一套记录生活、驾驭时间的方法,能让他的时间效用最大化,完成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量。
这个人就是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是谁?他是前苏联家喻户晓的一名科学家。作为生物学家,他治学博大精深,一生发表七十多部学术著作,作为教授,他讲课并到各地考察。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每年回复数百封信件。
作者格兰宁对柳比歇夫能如此高产的原因感到好奇,针对他的工作和生活展开研究,并在《奇特的一生》中详细地介绍了柳比歇夫坚持了一辈子的“时间统计法”,而这个方法就是他能成为“时间的主人”的关键所在。
所谓“时间统计法”,说来简单,其实就是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使用情况,分门别类地列出来,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地汇总统计,反思时间支出情况,并对下个阶段的工作做出规划。但像他那般56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柳比歇夫为什么会想到记录时间如何使用的呢?实际上,他在二十几岁刚开始从事学术工作时,就明确了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由于这项科研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精力,他不得不想法设法利用每一分钟。他把自己对时间的使用情况忠实地记录下来,分类整理,使得自己明确时间的用处,提高了对时间的使用效率,对时间流逝更加敏锐,对自己能力的掂量越来越精准。
作者在《奇特的一生》中,根据柳比歇夫的经历,提出“如果想要工作有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那么就去干你心向神往的工作。”柳比歇夫是幸运的,在年轻时就确立了一生的方向,因此可以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而我们的心中,是否有一个不变的目标,吸引着我们把大量时间投入其中呢?
身为篮球爱好者的我,上大学后火速加入了学院篮球队。虽然身高在女生中算是“鹤立鸡群”,但我更喜欢做一个外线投手,而不是在内线抢篮板。当我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后,开始进行大量的投篮练习,不论寒暑,不论独自还是结伴。我把投篮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苦差事,于是每次练习我都比之前投的更准,也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在我加入之前球队的赛绩每年都是“千年老三”,我加入后,凭借出色的得分能力带领球队取得多次冠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句神谕——“认识你自己”,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常用这句话教育弟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么你是否认识自己呢?
人的一生是由每一天组成的,一天有1440分钟。如果在一天过后忘记自己把时间精力花在哪了,很难去认识自己的生活由什么组成。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理财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通过记录金钱流入流出的方式,对自己的财富有更好的把控和规划,达到了财富增值的效果。
时间亦是如此,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如何使用这24小时,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有的人,整块时间与碎片时间都不忘学习、工作;有的人,除了上班8小时和睡觉之外,都在刷朋友圈、逛淘宝、玩王者荣耀。日积月累下来,高下立现。当你记录下来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会发现自己有多少时间被浪费掉了,下次才会知道在哪些地方改善。
时间统计,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四个字,仿佛人人可为、唾手可得,然而真正的持续坚持,殊为不易。记录也许不难坚持,难就难在自我审视,这世上大部分人得过且过,放纵自己消磨时间,懒得思考和总结,对自己一无所知。
作者在《奇特的一生》中指出“时间统计法”的意义所在,“柳比歇夫的方法,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他通过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对自己能力的掂量越来越精准。”
“时间统计法”值得所有想要掌控自己时间的人去尝试。把握住每一天的时间,才能做命运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