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第一个在理论上求得π值的人?
张衡——中国第一个在理论上求得π值的人
我看张衡(杨卓璠)
张衡博学多识,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涉猎多种领域,他的成就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在《后汉书•张衡传》中,范晔详细地记述了张衡的才华、成就和经历。郭沫若曾评价他“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郑谷曾写到“张平子才高过人,性巧,明天象,善画”。王夫之曾赞扬他“上动天子,下鼓学士,曰此圣人之本天以治人也”。
张衡一生有许多影响深远的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最具代表性。范晔的《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记载了地动仪的外表、构造、作用:“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张衡的地动仪可谓是世界上地震仪之祖,因为在国外,真正有观测地震的仪器还是在19世纪后。也就是说,张衡的地动仪超越了世界科技发展1800年。除了地动仪,浑天仪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水运浑象。在百度百科中描绘它为:“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恒显圈、恒隐圈等,成一浑象,再用一套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如恒星的出没和中天等。它还有一个附属机构即瑞轮冥菜,是一种机械日历,由传动装置和浑象相连,从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叶片;月半后每天落一叶片。”其中,浑天仪中的两级漏壶也是当时世界各地所没有的。此处,张衡无限的创造力也可见一斑了。
在文学方面,张衡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巨大贡献。他文章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就是赋。他的《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等文章都是典型的佳作。他大多数的文章都是模仿先人所作,这可展现出他精湛的加工技术,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为人们展现出不一样的原作。
在数学方面,张衡的造诣也颇深。《后汉书》中曾提到,张衡曾作过一部《算罔论》。但是,已经却早已失传。后来在唐代时,甚至有人怀疑张衡根本没有写过这本书。但之后通过《九章算术•少广》中提到的“张衡传”可判断张衡写过数学著作。之后,凭着自身对数学的向往,他发现了π,虽然得到的值十分粗糙,但却也是中国第一位发现π的人。
张衡除了在创造、文学、数学方面有着出色的成绩,他在史学、思想甚至在绘画上也为后人开辟了一番天地。他的智慧和才能在当时的社会可谓是十分罕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