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教师绝笔信看上访制度

2019-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浪上头了

“当您看到这封求助信时,我和先生已经在准备离开这个世界了。”

这两天,徐州丰县周楼小学教师李秀娟的一封“绝笔信”在全网热传。信中详述了她和丈夫因女儿眼睛意外致残、一年来不断上访的种种遭遇。

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夫妻二人已被找到,没有生命危险;针对信中反映的问题,当地也已启动了调查程序。

涉事地丰县也在昨晚发出一份通报,称“李秀娟在频繁赴各级相关单位反映问题过程中存在寻衅滋事行为,当地派出所在对李秀娟传唤、审查过程中,暂未发现有对其殴打、辱骂行为”;而今晨李老师发出的第二封声明信则称,如有一句假话,其和丈夫自愿被开除教师队伍。

看上去,事情真在不断“反转”,更多的细节还需要事实和证据的支撑。不过,真正引人深思的是,“李秀娟”的上访之路,为何如此诡异?

不妨先看看作为本次事件重心的“信访制度”的基本属性。

信访首先是一项政治制度,是各级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方式。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党和国家性质决定的,其在制度设置的一开始就包含了“伸冤”的功能——当法律、行政等手段无效时,信访可作为救济制度来化解社会矛盾。

这个制度自古就有,而且不止在国家层面有。公司,单位,甚至学校里的班级都有。因为最高管理者精力有限,只能把一部分权利授予底下的人,但是底下人可能滥用权力,所以要用各种制度去制约,其中就有信访制度。举个例子,小学里面班干部一旦以权谋私,小朋友就会把他告到班主任老师那里。

任何制度都有两面性,信访也不例外,它既可以是约束下层管理者胡作非为,也可以成为信访者敲诈勒索的工具。所以其实在古代,对于信访者有非常严厉的惩罚,比如大明对于上访者,不由分说直接先打50大板,打完再说冤情。因为如果任由人们上访,就一定会出现刁状横行。这50个大板就可以把那些告刁状和冤情不重的人给排除出去。这样既提高效率,也提高了准确率。不仅古今中外如此,哪怕是学校,单位,公司也是如此。

所以其实我并不站在女教师这一边,当然不是说女教师说的都是错,哪怕她说的都是对的,也不应该将这件事捅到了网络上。其一、这件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当地政府和学校也基本工作到位了。再闹估计是想敲诈勒索。其二、放到网上现在看来应该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放到网上虽然有借助舆论帮助自己获得同情的优势。但是一旦更多的细节披露,不见得一定对当事人有利啊。从这件事反复反转看来,应该是政府没有做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