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外地,如何做一个人脉达人
出差外地,如何做一个人脉达人
我已经不是第1次去南昌。
但这次去南昌却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有什么不同呢?
不在于品尝了什么美味,也不在于游览了什么胜迹。
而在于一本书——一本康尼写的《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
这本书我是带在路上看的。
但看了书之后,关于人际交往的理念,立刻就注入脑海,并且能马上付诸于行动。
因为这本书至少有两件事情,有变化。
01
第1件事情,要不要去麻烦别人?
开完庭之后,我们闲余时间怎么安排?是去景点还是去盈科南昌分所的律师?
若在以前,我可能说,跟南昌盈科的律师又不熟,还是不用去了吧,免得麻烦别人。
但这次同事问我的意见后,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去盈科南昌吧,这个主意不错。
这个世界上不是你麻烦别人,就是别人麻烦你。麻烦来,麻烦去,就有了链接,有了关系。
所以去了之后,我一点也不后悔。现在觉得,见人之后的收获,远大于看风景的收获。
虽然李主任与我素未谋面,但毕竟同行的律师与他认识,且同在深圳共事过。
拜访之后呢,李主任很热情的邀请我们共享午餐。一起午餐的,还有南昌分所的几个同事,包括两个年轻的律师。
午餐之间我们也相谈甚欢,李主任给我们介绍他的管理理念,以及他的学武经历,让我们午餐之后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02
第2事情,如何表达感谢?
晚上回到深圳之后,除了在微信中备注李主任的基本信息、兴趣爱好之外,我也特别在微信上向李主任表达感谢。
若在以前,我可能仅是临分别时当面表达一下感谢,回去之后,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一般也不会再次立即专门表示感谢。
但是康妮的书反复强调一点——
一定要在回家后24小时之内给对方发信息,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如通过微信、短信、甚至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表达你的感恩之心,表示很高兴见到对方,希望下次有机会再见。如果有可能,为下一步的联系,比如邀请单独吃饭,来深圳打下伏笔。
我也照此尝试,与李主任微信联系之后,果真与李主任似乎更熟了。
下次如果再相约聚会,也就变得水到渠成。
03
这就是我此次南昌之行,学到并且深感大有收获的两点:
第一,朋友是麻烦出来的,每到一地主动“麻烦”当地朋友。
第二,聚会后24小时内联系对方,表达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