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躺平,不是教师佛系的理由(原创)

2024-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贺承德

我已经在教坛上征战了26个春秋,这些年的风雨把我的鬓角渲染得一穷二白。曾几何时,我以为自己是一把不老的宝刀,热衷于在年轻的战场上纵横驰骋。可是时下,我却深刻地发现,一些学生躺平的状况愈演愈烈。

学生躺平,是教师佛系的理由吗?答案肯定不是。冠冕堂皇的借口,无论你怎么化妆,也不可能把它打扮成为顶天立地的理由。

我还清晰地记得,刚从师范大学毕业,我的前脚还没有踏上讲台,父亲就给我的后脑勺上了一节思想政治课:“你要想当一名好教师,就必须在三个字上下功夫——威、德、才。”威,就是你要能够镇得住学生;德,就是你要有能够俘获学生芳心的涵养;才,就是指你手中握着的那支神笔呀,其麾下诞生的文字可以征服学生的慧眼。在父亲看来,威、德和才是成就好老师的三个要素。那时的学生积极上进,奋斗不息,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躺平的歪理邪说。父亲的三字经果然奏效,它让我品尝到教育的香甜。可是当下这三个字对待安于现状、缺乏斗志的学生们,却显得无济于事。冬眠的学生需要被春风唤醒,但前提是教师必须把自我麻木的神经唤醒。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重获新生。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学生躺平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一、是物质生活的富有。学生们整天泡在蜜罐里,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吃糠咽菜、缺吃少穿的苦日子。父母拼命地为孩子打工,而孩子呢?只是疯狂地给父母打着游戏。父母的付出与孩子的回报不成正比例。二、是精神生活的贫穷。他们不知道世间信仰为何种尤物,以至于在茫然之中停下了追求的脚步。我之所以无须捕风,是因为有人替我捉雨。打造彩虹,太苦太累,我才懒得理它呢!我只需要坐享其成即可。衣来伸手是她们的小姐品性;饭来张口,是他们的少爷作风。三、是学习资源泛滥。学习资源并非越多越好,一旦泛滥成灾,学生乐不思蜀,恐怕难以上岸。就这样,网课上过来,上过去,网住的不是工具里的知识,而是玩具里的鸟粪。他们中的一些人假装学习,其实真正投入的是浪费青春、虚度光阴的砝码。打游戏分明不用大脑思考,若学习简直太伤小脑的筋骨。相对而言,他们更乐意在书山的脚下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当然,学生躺平的原因不止以上这几个方面,但无论哪一种原因,都足以说明学生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躺平。

面对学生的躺平,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我们不能也跟着平躺起来吧?躺平是对学习的侮辱,平躺是对教育的亵渎。不管怎样,一些教师还是放下了集威、德和才于一身的令箭,加入到了佛系的行列。恕我直言,此等佛系不是真、善、美的华丽转身,而是假、恶、丑的乔装打扮。其实老师加入佛系并非心甘情愿,他们也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在这里我们也不妨略说一二。一、是家长的逼迫。在有些家长看来,老师是酸得倒牙的秀才,而自己才是辣到追心的大兵。你只要敢惩罚我的孩子头顶的错误,我就敢让你戴上一个“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帽子的罪名(或骂名)。老师招惹不起,就只能东躲西藏起来。二、是学生的拿捏。因为有家长为孩子撑腰,所以学生早就把教师拿捏得死死的。反正你不敢伤我一根毫毛,否则我让你好看!三、是教育的良策和教育的新规对家长和孩子的误导。理解不当或过分解读,这都会造成精神世界的悲惨。教育新规是为了规范老师的言行,教育良策,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保护教师,成就教师,增强其幸福感和获得感。

学生躺平了,当着一天的和尚,却连钟都没有认真地敲上一下。教师佛系了,当了一天的主持,竟然连经都没有顺利地念上一句。这就是生病的教育。人病了,需要寻医。教育病了,需要问药。人得的或许只是身病,而教育得的肯定是心病。

如果前怕狼,教师就不可能成为顶天的战狼。倘若后怕虎,教师就不可能成为立地的武松。教师要想做好当代的武松,就不能再去打虎,要想着如何与虎和谐相处,从而训练有素地打造出一支虎狼之师。有的人也许会说,谈何容易?正是因为不容易,所以你才显得了不起。难为不等于无为,从小我就知道这个道理。等到头发白了的时候,我们总不能睁眼说瞎话,说什么手中的令箭就是鸡毛吗?我们也不能睁眼干瞎事,硬把谬论的零件拼装成为机器的真理。

耐心是历练爱心的八卦炉,它断然不能把教育之美燃烧成灰烬,它只会把教育之魅锻造成金刚。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严师成就了一批高徒。当严师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谁来搭台演唱教育的颂歌呢?答案肯定是良师。良师是有良心的教师,他们的良心不会冰凉下去,反而会炽热起来。

细想一下,家长之所以对教师有抵触的心理,前提往往是因为教师喜欢当“告状专业户”。有的教师对家长报忧不报喜,三天两头地在家长的耳畔吆喝,状告学生的鸡毛蒜皮的过错。时间一长,家长就不耐其烦了。反正是刁民,干脆就把刁民做到底。你硬泡,我也不会软磨。就这样,人际关系时常紧张到僵持不下的程度。如果教师换种心态,三天两头地在家长的耳畔夸他们的孩子如何努力,如何进步,如何优秀,如何成长。我想没有一位家长不喜笑颜开的。如此一来,教师定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化敌意为友善。

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其根源和上述内容大致相同。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单纯、幼稚和贪玩都是正常的,绝非怪胎。但教师硬把学生都当成黄金来培养,谁要是沙子,他就对谁不客气,劈头盖脸地数落一顿。时间一长,再好的罐子也会被摔破的。要知道,稀巴烂的罪魁祸首不是天使,而是恶魔。鬼怕恶人,但教育上的恶人行得通一时,却行不通一世。还是和风细雨为好,还是润雨无声最妙。譬如学生的成绩不佳,教师不妨这样开导:“这是你的真实成绩,但不是你的真正实力。下次考试,你只要拿出多考一分的勇气,你定能够上演多考两分的佳话。既然两分不在话下,你的小宇宙一旦爆发,十分八分的盾牌肯定挡不住你勇往直前的矛头。不信?你就试试看。”只要教师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就能够红润教学的容颜,美化教育的时空。

其实父亲的话并没有失效,只不过需要与时俱进罢了。威、德和才,不妨改写为恩、德和才。我们既要自身德才兼备,又要待生恩威并济。相信在这样的执念的影响下,你一定能够欣赏到教学更蔚蓝的天空,拜读到教育更深邃的土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