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销

2019-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程依秋

深度分销,中国最佳营销实践。

1,

深度分销本质就是贴近顾客。

技术手段,品牌商无法做到B2C。所以,贴近顾客就变成了贴近终端。

一,贴近终端为什么有效?

二,在西方贴近终端是否有效?

三,深度分销表现为人海战术,难道人廉价吗?

营销三位一体:认知、交易、关系。

终端三位一体:

大众传播体现为品牌认知和产品认知,是市场部职能。

产品交易链表现为渠道流通,是销售部职能。

传统营销有品牌驱动和渠道驱动之说。

品牌驱动就是认知驱动,渠道驱动就是交易驱动。

2,

渠道不仅仅是产品的前移,也是关系的传递。

特别是终端店主与商圈半径居民的熟人关系。

中国的渠道同时具备了认知、交易、关系三种功能,而且三位一体。

只有渠道驱动,缺乏品牌驱动时,照样可以。

深度分销实现了传统营销时代的三位一体。

搞定店老板,就搞定一切。

客情一直是深度分销绕不过去的坎。

3,

三位一体的正常顺序是:认知→交易→关系。

深度分销之终端却是:关系→认知→交易。

终端作为社区商业单元,生活半径与商业半径几乎重叠。

熟人即是熟客。

基于信息传播的认知,需反复强化。

基于熟人强关系认知,只需一句话就行。

这就是“搞定老板,搞定一切”。

4 ,

单店,最小营销单元。

只要搞定一个老板,也能实现销售。

就可以单店突破。

单店突破,营销门槛就变得极低。

一个一个的单店突破,就形成了线,比如搞定一条街。

一条线一条线的突破,就形成了面,比如一个片区,一个根据地市场。

一个面一个面的突破,就形成了体,比如根据地连片,三五个根据地连片,就能够成为行业龙头。

5,

点→线→面→体,这就是早期深度分销的突破路径。

深度分销人员,与其说是产品交易人员,不如说是最小营销单元的启动人员。

既要对终端店主形成认知,也要形成交易。当然,前提是要与店主建立客情。

点-线-面-体,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具备以渠道对抗品牌的能力。

6,

中国消费的高干预性

六成购物者购买非原先计划购买产品。

六成购物者每次都买促销商品,即便这些产品并非中意品牌。

消费者总在最后一刻改主意。

中国消费者两特点:

一是交易的高干预性;

二是消费的高诱导性,即政策性诱导。

交互营销,即买卖双方都是营销者,互为营销对象。

交易过程的讨价还价,在一对一谈判购买过程,中国特色。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是交互的天然弱势者。

消费的高诱导性,促销天天有,周周变。

7,

深度分销的关键不是商品的前移,而是关系的前移。

核心在关系。

深度分销更重要的是人链。

客情就是关系。

深度分销也表现为人海战术,就是因为在低效的深度分销过程中,只有人建立的关系,才是强关系。

只有依托人形成的认知,才是强认知。

这与西方传播认知,第三方渠道形成的商品前移,不同。

8,

深度分销后期形成的压货现象。

客情有利压货,压货损害客情。

深度分销的客情,只有让终端店老板传递给消费者,强关系变成强认知。

9,

农耕文明的关系。

七死,八活,九翻身。

一,低迁徙度,稳定的关系;

二,农事互助,农忙季节的换工;

三,社区自治,表现为乡绅自治;

四,儒家文化的仁,即二人。人与人之间奉行情理法。

10,

首选品牌与首推品牌:

西方国家和大都市,交易遵循首选品牌原理。

最后一米,多因素改变决定,但遵循品牌梯队原理。

中国,既遵循首选品牌原理,也可能遵循首推品牌原理。

店主愿意推荐的品牌,一是店主利益最大化,二是店主强认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