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好孩子,从优化你的生活开始
前几天我在上海培训的时候,女儿打电话问我在培训什么?我脱口而出——培训妈妈怎样成为孩子更喜欢的妈妈、培训妈妈如何做一个状态良好的妈妈······
说完我回味了一下,《精通情绪》到底带给我什么?为什么我那么执着于跟随汤姆大叔一路向前,或许这里面也有回答女儿的那个理由。
精通情绪创始人汤姆大叔在高阶培训课程中曾经说过:万事万物都是完美的,我们认为它是问题,基于干扰性情绪,你的解释、评判、视角才是问题·······放手任何的执着、控制,宇宙对你的计划比你的“小我”要更广阔········
多么智慧的话语,从他那里我学到了如何让自己处于平静状态,学会了用“我知”去感受这个世界,更学会了带着身体的智慧与觉知与家人相处,尤其在陪伴自己可爱的孩子上,支持她发现自己的内在卓越品质,自在地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活在自己的限制中,比如潜意识觉得自己不够好、用惯有的经验衡量未知的事件、企图控制人事物让自己有安全感·······这一切都受到习惯性束缚的影响,导致无法发挥出最佳的内在潜质,找到自己原本就很美好的状态。
而成为父母后,我们带着爱的意图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或者活得幸福快乐,总会下意识引领他们按照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去成长,经常会不由自主出现各种对孩子未来的担心、焦虑或恐惧,继而不得不对孩子去干预些什么、付出些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多多少少有一些刻意而为之的执念。
就像看到孩子痴迷看电视或者打电脑游戏一样,我们做家长的或许会有很多想法出来——如果我不管TA,TA这么玩物丧志长大还有什么出息?TA需要被大人控制玩的度,担心TA自己没有能力管理自己;我不管TA,别人会认为我不是一个好家长;这么玩游戏会影响学习·······
各种各样的念头和情绪就会因为孩子痴迷某一样你认为弊大于利的事物而放大,内心不平静,总会想办法把孩子往大人认为正确的方向拉扯。
就算你是一名非常明事理有智慧的家长,在心里也会有各种桥段演绎,而非像你外显得如此平静。
试想,我没有学习过精通情绪,或许也会沉溺在各种期待和情绪中无法自拔。
孩子沉迷某样你认为不好的事情本身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如何不受限制性信念或干扰性情绪去陪伴孩子的成长。
对于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网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报道:
创客父子兵:15岁男孩从游戏高手变成编程达人
当同龄人花着爹娘的钱,在各种补习班“疲劳生死”的时候,初二男生米昂,却利用周末时间,为爸爸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打工”,他是网管,也是兼职程序员及免费的用户体验员。父亲米明,今年40岁,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已经算“前浪”,非科班出身的他,却屡次借助儿子的妙招,做出被客户“点赞”的产品。他的儿子米昂只有15岁,却已经开始自行创业,寝室10名小伙伴便是他的“生意合伙人”。
“初一暑假,我在家打游戏,爸爸总是走到我后面陪着我玩,末了他才说,‘游戏都是别人用程序和逻辑编出来的,你也可以试试自己写点小游戏。’”米昂说,从爸爸推荐那本名叫《Python》的书里,他开始学习起计算机编程的脚本语言和程序。“书带到学校的头一个星期,根本看不懂,爸爸鼓励我说,学不会没关系,至少能帮助你提升逻辑思维。”米昂说,令他备受鼓舞的是,两个月后的一天,他帮助爸爸解决了“手机智能群发软件”中最头痛的“无法有甄别地向客户发送短信”的问题。
“用程序实现自己的想法,这比打游戏有意思。”米昂说,从那以后,他和同学聊天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会说,我玩了个什么游戏,我会说,我昨天做了个编程。”令小伙儿更开心的是,由于逻辑思维获得提升,他的数理化学起来很“easy”,虽未上过补习班,但总成绩在全班排第一。
在育儿中,我非常赞同“无为胜似有为”的育儿观,我想这个爸爸在孩子玩游戏方面没有任何让自己焦虑孩子成长的情绪,而是运用“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不言之教”顺势而为地陪伴孩子,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卓越品质,推动孩子的成长。
老子在《道德经》里曾说:“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圣人行事的原则是“无为”。“无为”不是不作为,不是强行管束,干涉,迫使人勉强去做,是指要依照自然规律,自觉去做。圣人的施教原则是“不言”。“不言”不是不施行教育,不是夸夸其谈、发号施令,去施压、强迫受教育者接受,而是以身教和榜样的力量去感化、影响受教育者,
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个家长能够真正做到无为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被一些念头、想法、观点、情绪牵着走,无法看到事情背后真正的动力所在,更没有耐心和清晰度等待那个最恰当的时机出现。
假若我没有在三年前看到汤姆大叔的《精通情绪》这本书,假若我没有在两年前走进汤姆大叔的情绪课堂,或许这个“无为”状态对于我这个内在情绪垃圾场来说是一场可遇不可求的错过。
随着“精通情绪”的课程深入,越来越发现我一半以上的思绪和情绪都来自于小我的幻觉。这些自动发生的思绪直接影响我对一件事情的观点和情绪体验,而干扰性情绪又会影响我对人事物的态度和行为。
当我用汤姆大叔的方法优化了自己的生活后,才更加清晰地看到——我并不需要用原有固定的模式活自己,我的生命有各种可能性;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消除身份认同;我可以跟随自己的内心感受做出直觉式的反应和行动······
在与孩子互动中,我可以处于放松自在的状态中,接受她的任何反应和行为,也会很清晰的知道如何支持她、帮助她发现她内在的动力、鼓励她做自己。
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那个原本就在的、圆满、真实的自己。
感恩这一切的发生,宇宙总会拣选最合适的人群率先去发现和感受那一份“纯粹觉察”状态,下一个会是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