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儿子两年不出门,父母无奈砸锁:不然都没法进房给他送吃的

2021-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咨询师许烨

儿子也曾正常读书、就业。只不过前年从工作单位回家后,就让父母觉着不对劲了。儿子成天窝在自己房间,窗帘也不拉开,成天都是昏暗的光线。

儿子对一切都不那么在意了,吃喝拉撒等基本的起居,都要靠父母。如果父母都去上班,家里没人给他送吃的,他就那么饿着。母亲对记者说:“我白天都没见过他上厕所。只有几次晚上听到他起身上厕所”了。

每当想要走进儿子的内心,儿子就是一副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让父母感到非常无力。

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父母为了让儿子能尽快正常起来,努力尝试了很多方法:

1. 找儿子谈心。儿子不肯说话,拒绝交流。只是在需要用钱的时候,会在微信上跟妈妈索要。跟爸爸是完全不交流的。

2. 全心全意地照顾儿子,试图通过无私的爱去感化孩子。但孩子丝毫不领情,仿佛感受不到父母为他的付出。父母送来吃的,儿子就吃;不送来,儿子就饿着。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3. 父母实在没撤了,打算来强硬的。父亲老林用蛮力,想要硬把儿子拖出房间。结果引发了儿子激烈的反抗,将家里的玻璃都打碎了。并且儿子还会出现自残的行为,伤害自己。这种超过父母意料之外的反应,让父母彻底投降了。

现在老两口只能每天给儿子送吃的。儿子就一直躺在床上玩手机。从现场的照片来看,儿子有两个手机,轮流充电使用。旁边还放着香烟。

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老两口对于儿子的宠爱和妥协。

那么儿子既然有爱他的父母,为何会跟父母走到今天这一步呢?

一、孩子的问题,必然与原生家庭相关

在记者采访中,儿子母亲表示:儿子一直是个很善良的人。从前自己难受到哭的时候,儿子也会陪在自己身边默默地流泪。

那就浮现出一个小男孩的形象,他跟母亲的情感联结的很紧密。他也有着很强的感受力强。但同时他从母亲身上学习到的是通过哭泣来宣泄情绪。只不过母亲后续是否有从行为上去解决问题呢?

如果母亲是一位无力解决问题的母亲,儿子也会从母亲身上习得这一点。

联系到儿子之前有就业,从单位回来后,就开始发生改变。所以当时孩子是否有受到心理创伤性事件,是需要进一步去了解的。

从这个案例来看,有可能是发生了儿子没有能力应对的事件。

所以孩子虽然22岁,是成年人了。遇到没有能力应对的事情后,就会逃回家里,出现“退行”。

二、“退行”行为,意味着儿子正在求助

什么是“退行”行为?指的是成年人的言行举止,思维心态仿佛回归到婴儿状态。婴儿是脆弱、无力应对现实挫折,需要养育者全方位的照顾,否则就无法生存下来。

案例中的儿子,22岁却在退居回家中后,呈现了“婴儿”的生活模式。一切起居与需求的满足,都要依赖父母。

这种情况,在很多青少年案例中也常见。因为现在青少年的父母,都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也很在意孩子。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有当事人退行的条件。

例如:青少年不愿再去学校,跟父母作对,抑郁到成天躲在房间里。父母只能妥协,并且照应能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好好的。

孩子提出要买手机、电脑,父母只能答应,不然害怕孩子的情绪障碍更严重,出现自残、自伤等极端情况。

此时,孩子就好像握住了父母的“命门”,令父母对自己言听计从。

三、为什么父母努力尝试的方法,总是无效的

对于出现孩子们严重退行的情况,父母总是最心急的。而且这些孩子们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成天手机不离手。

父母很容易就会认为,这都是“手机惹的祸”。

那么为什么手机对于孩子而言,会比提供给他们生命和生活支持的父母,来得更重要呢?

因为手机是他与这个世界唯一愿意主动产生联结的事物了。

通过手机,他才能够在自我感到安全的前提下,接受到外部讯息,看到搞笑、有趣的视频。这也或许是他的大脑唯一能够获取多巴胺,感受到快乐的方式了。

所以任何人想要破坏这种联结,都会遭到当事人激烈的反抗。还会有嘲讽父母的言语。

只有最亲近,也最关心的人,才会试图想要改变当事人的生活现状。但由于父母不了解孩子内心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只看到表层:孩子被手机控制了,所以父母经常用力地去改变表层问题。

这就造成了与孩子的敌对情绪。很多时候,父母想不明白:我掏心掏肺地养活你,到头来还把你给养成仇人了?我到底图个啥?

更让父母伤心难过的是,自己就这么一个独生子。现在废了,不但自己老无所依,还要一直承担着这个“废人+仇人+亲生仔”的生活起居等开支。这种复杂的情绪,让老两口忍不住地抹眼泪。

四、孩子到了这一步,还能怎么帮他?

老话:心病还要心药医。孩子的问题,基本就是一个家庭关系中的联动性问题。所以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再看看父母能够如何调整。

案例中的儿子,在跟记者的采访中提到:“母亲再怎么样,我都不会怪她。因为我知道她已经尽力了。主要是他(爸爸),他想疯狂搞坏我的心态”。

看上去儿子跟父亲之间,存在比较大的矛盾,或许还带着点仇视。

到了这个阶段,单靠父母的力量,已经很难帮助到孩子了。需要有更专业的力量。例如街道负责心理关爱模块的社工能够上门,与社区有联动项目的精卫医生上门。

或者父母作为监护人,可以强制将孩子送入精卫进行入院治疗。当然这个方法,在初期会引起孩子很大的逆反心理,父母要在谨慎考虑后再做出决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