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稻香荟萃集四阿哥写作社群岁月古韵诗成行

说儒

2019-09-15  本文已影响0人  徐兴荣

说儒

        我查了一下百度,说“儒”字有甲骨文版本,我吓了一大跳,怎么与我猜想的不一样?细致读来才知道,那个是“需”字,不是“儒”字,“儒”只有篆文体,那才符合史实。

        要了解“儒”字,还是先讲讲“需”字。“需”是卦名,在《周易》中排名第五,出现在甲骨文中,那是很正常的事情。“需”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雨”,下面是“而”。“而”,象形字,水流状,表示承上启下,向下面渗透的意思。“需”字,表示雨水下落,流入山川,渗入地下,给草木以滋润,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的过程。“需”的本意,是为滋润、供应、补给。“需”的卦象为水天需,水在天上,是为云雨,故在古代祭祀时,也会被代指为雨神、雷神,出现在相关祭祀的甲骨文中。

        许多人说,“儒”是象形字,说是一个拿着哭丧棒的人在哭泣,那纯粹是无稽之谈。也有人说,“儒”是一种职业,特指那些负责祭祀的人,这也不对,不过是硬拉关系罢了。那里负责祭祀的,应该有个官职,就是“需”官,是专门准备祭祀用品的官员。因为“需”代表着供应,在任何朝代,都是必不可少的。

        说完了“需”字,再讲“儒”字。如果“儒”只有篆文,那么她出现得很晚,晚到孔子年老之后,在总结自己一生所学之时,才创造了这个字,表示他学问的主旨。儒者,人之所需,即这些东西,都是对人的思考、行为、精神物质生活、政治理念、人际交往等,有所帮助的东西。

        “儒”一经创出,天下皆知。何处学儒,孔子逝后,难入门帏。墨子于数百里之外,束修而来,见烛台高筑,礼仪重重,因而曰儒不过如此,故有《非儒》,述“仁爱”之小,责“儒礼”之繁。

         孔子已逝,儒家骤丧,为天下所诟病。儒之后人,著《儒行》以正。儒者,不在儒服,而在儒行。

        “其自立有如此者。”“其容貌有如此者。”“其备豫有如此者。”“其近人有如此者。”“其特立有如此者。”“其刚毅有如此者。”“其仕有如此者。”“其忧思有如此者。”“其宽裕有如此者。”“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其任举有如此者。”“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其规为有如此者。”“其交友有如此者。”“其尊让有如此者。”自立、容貌、备豫、近人、特立、刚毅等等,其不为“人之所需”,是一个好人能达到的所有品质?

        对,人之所需,即为“儒”,不仅从字形上如此,读音上也是如此。

        查遍以“需”为部首的字,除了“懦”和“糯”等少数几个外,几乎都与“儒”同音,例如“蠕”、“濡”、“薷”等等,是不是“需”也该与“儒”或“懦”同音?其实不是,因为初始的几个会意字,分别是“儒”和“懦”(心力不足,需要鼓励),其他字顺用而已。

        那么“儒”何以读“儒”呢?她是由“人”和“需”进行音切而成,故读“儒”,这又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儒”是为了“人之所需”而特地创造,不是上古甲骨文中流传下来的字。

        总有人问,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是“仁义礼智信”?是“大学”还是“中庸”?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这个“儒”字,都摆在门楣儿上,许多人就是视而不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