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良清:千禧之旅《以色列文明》@第171篇
以色列的人比较较真,一丝不苟
一、所罗门石柱
所罗门王来源于天方夜谭中,创建犹太历史上辉煌的历史。
所罗门石柱就是公元前采矿的遗址,整个地区遍地砂砾,很荒芜,和以色列强大的农场业不太一样。
农作物全部都是靠现代科技养育农植物,很有现代感。其实很不容易,几乎是在类似戈壁中建立农作物
在2600年前犹太人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犹太人对于土地和国家的渴望是外人难以理解的,就像我们难以理解战乱的痛苦一样。之后1948年建立以色列,才稳定下来,我们对于犹太人的印象是财富、智慧、保守等,很期待也想多了解这个国家。
二、杰里科
杰力科是巴以共治的地区,是中东地区问题最动乱的地方之一,没想到当地没有想象中的紧张。
杰力科城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至今有9000多年历史,这应该是凤凰们为什么要来的原因吧。
三、戈兰高地
战争热点地区,很多碉堡,除了公路就是雷区。
印象中戈兰高地是中东战乱区,主持人一行带着激动、兴奋的心情过来,以为局势可能会很紧张,实际上来到之后,还是比较平静的。
从视频中看了一下也就像厦门同安偏向郊区的地方一样,没有太多不同,地广人稀草木枯黄。但确实不能被这种表面的现象迷糊住,战乱和死亡也许就是一颗子弹的距离。
四、耶路撒冷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个宗教的圣地。
哭墙是以色列犹太人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他们会在哭墙前祈祷、过青年人的成人节(13岁成人礼)。不但是以色列还有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犹太人都会来哭墙面前祈祷诵经。哭墙的墙缝中有很多的纸或者说是信,他们认为这是和上帝(神)交流的一种方式。比如说是邮电局一样的地方。
哭墙为什么存在呢?犹太人为什么对哭墙有这么浓郁的情感呢?因为在一千多年前犹太人就被灭国,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流离失所,被罗马人统治后,罗马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胜利才留下这一堵墙。失去家国的犹太人回来发现只剩下一堵墙,那种悲戚之情不可言明。所以对于曾经的古国之地,遗留之物“哭墙”,才会被犹太人视为圣物。
作为一名基督教徒,我的母亲是非常虔诚,从小到大也接受很多的印象,所以对我来说这个耶路撒冷对我来说感觉上很亲近。
五、基督受难的十四苦路
传说中耶稣在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前是受了很多苦难,在第一站就受了一夜的拷打,第二天清晨背上十字架走向死亡。耶稣宣讲上帝是全世界人的慈父,上帝会把仁爱和勇敢赐予人民,这样的理念就很给力。
也许每一个基督徒如果知道这一条苦路,一定会去走一遍,感受耶稣当年的痛苦。曾经小时候看着十字架上的耶稣,心中都觉得很苦,那时候也不懂为什么耶稣会在上面,凭着本能觉得他老人家不应该受这样的委屈。时至今日为他的行为和理念而感到伟大。原始的教义确实对信徒很有意义,个人觉得这种信仰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老人家来说是一种寄托。只要不被曲解,不被利益绑架就好,然而现实中往往虔诚的信徒会被割韭菜,愿信徒能被上帝看见他们的心。
犹太教的建立早于基督教几百年,犹太教承认上帝的存在,因为犹太教人认为他们的祖先亚伯拉罕曾经和上帝制定过契约,确保犹太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优先的民族,而耶稣否认了这一点,耶稣认为上帝是平等的对待全世界的每一个人,这也是犹太教对耶稣很不满的一个原因。
基督教的旧约很多是搬用犹太经书,两教在很多理念上是相同的。
六、加沙(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主持人鲁豫)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共同治理的自治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
想象一下在战乱的地区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境遇,应该是非常不安全感吧,马斯洛需求理论就在说生存的安全是基本的需求,你可以想想不断的有炮弹在耳边响起,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失去生命,想想我就有点不安。可怕的是如果缺胳膊断腿的话就更可怕,医疗应该不会太乐观。对我来讲除了生命之外,这边的教育和学习的环境之差应该是我最难过的事情,每天为了生存奔波,只是为了一口饭,这对我是难以想象的。
加沙的一个家庭,采访的地点在难民区,居然有18个孩子,难怪说以前越穷越会生孩子,但是我难以相信这个家有什么资源能够照顾到18个孩子及一家子大人。
在加沙中大部分人都是巴勒斯坦人,还有部分居住在加沙的犹太人(以色列),尽管居住在同一片地区,但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犹太人宁可开车很远到以色列区采购,也不会在附近超市买东西。真的是很特色的、难以想象的。宗教信仰的影响是如此巨大。
以色列的犹太人大概700多万,而流落在全世界的犹太人是这个数量数倍,他们自称自己的祖先是亚伯拉罕后裔,哪怕是流落各地他们也会保留犹太人的独特风格,这就是他们厉害强大的地方。
最后采访以色列的一位领导作为结束语,感受到这个领导对于以色列人民生活的热枕和殷切的期望,就像一个老父亲对于想要给予自己孩子美好家庭或生活环境的状态,我们也感恩和钦佩。
写于2020年8月7日,厦门集美,谢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