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狗屎,比我脚上的鞋子还脏”《何以为家》让你流泪了吗?
五一期间就有听朋友说去电影院看了最近提名奥斯卡金像奖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原名《迦百农》。她说看完心情很沉重,很多观影人都流泪了。后面几天有陆续看到微博热搜推荐,就一直对它充满好奇,了解了电影背景,这种题材的电影是一定要去看的。而电影各版海报及画面就已经赚足了我的眼泪。
我更喜欢《迦百农》这个电影名,“迦百农”这个词来自于圣经中的一个位于中东的破败村庄,代表着废墟和混乱。而影片中呈现出生活的贫穷,社会的混乱,人性的无知跟电影名无比的契合。
01 影片背景
三岁的叙利亚小难民阿兰·库尔迪在逃往欧洲途中,不幸于土耳其海滩遇难。2015年这张让人心碎的照片大家都还有印象吧,了解电影背景前就想到了这张图片。查阅之后得知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拍摄这个题材的促发点就是这张照片。
《迦百农》是一部以叙利亚难民为背景的小众文艺电影,讲述了一位生活在黎巴嫩贫民窟的小男孩赞恩控告父母的故事,影片也是以赞恩在法庭控告父母开始,展开了一系列年仅12岁的赞恩所经历地苦难事情。
该片是以真实故事的原型主演的一部电影,剧中除去导演饰演的律师基本全是非职业演员,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对导演娜丁·拉巴基心生敬意,可想而知拍摄过程中的难度。
影片里的孩子全是真正的小难民。男主角赞恩是生活在贫民窟的儿童,饰演妹妹萨哈的小女孩塞德拉·伊扎姆也是叙利亚难民,据说导演组发现她时,她正在贝鲁特街头兜售口香糖。饰演拉希尔儿子尤纳斯实际上是个小女孩,拍摄期间,她的亲生父母面临被黎巴嫩政府驱逐出境的困境。
然而故事主演是现实中原型的好处就在于演出的真实性,因为是自己所过的生活,足以做到感同身受,真实呈现。影片中随处可以看到的是这个社会的绝望跟冷酷,男主人公的眼神最能体现。稚嫩的脸庞下有一双洞察人性又历经苦难的眼睛,超乎年龄的成熟让观影者心疼。
娜丁·拉巴基曾就选角问题向记者表示:“他们不是演员,他们只是在银幕上呈现自己的痛苦,在银幕上体验自己的人生。他们每一位都为影片注入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经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表现自己真实的人生。”
02 绝望的家庭
影片开始是赞恩在法庭上控告自己的父母的画面,原因是“他们生下了我”。这个惨痛的事实不得不让你联想赞恩到底为何走到这一步。
12岁的男孩赞恩跟父母,以及其他5位兄弟姐妹生活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贫民窟。本应该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却因为贫穷以及父母的无能跟无知在房东间的杂货店打工,通过兄弟姐妹在街头贩卖小商品,协助父母制作毒品等方式来补贴家用。
父母孩子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幻想用一张布帘挡住万恶的欲望,现实是祸根早已根深蒂固。
年幼的赞恩明白这个世界的黑暗,父母的不堪,人性的险恶。所以他拼命地保护自己的妹妹萨哈。当妹妹初潮到来时,帮她洗内裤,从房东杂货店里偷取卫生巾,以及教她如何隐瞒不被父母发现。
现实总是不尽如意,越是想要隐瞒就越会容易暴露。知道事实的父母为了应付上涨的房租,粗鲁地决定把女儿卖给房东以支付房费。想要阻止的事情总归是发生了,赞因无法劝阻父母,便计划带妹妹离家出走,却无奈被父母发现,遭来一顿毒打还是避免不了妹妹被迫卖给房东做童妻。此时,绝望地赞恩决心离开这个地方。
03 遇见拉希尔
影片第一个转折点是妹妹被卖,赞恩绝望中离家出走。
无家可归的赞恩又该何去何从?
起源是他在公交车上碰到了一位和蔼的老年人,便跟随他来到了一家游乐场,在这里开始了离家后的故事,遇见拉希尔。
拉希尔是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非法劳工,为了工作将幼儿尤纳斯偷偷放进餐厅卫生间里面以便可以照看他。因在游乐场看到饥肠辘辘,无家可归的赞恩,出于善心给他吃的,面对尤纳斯无人照看的窘境跟无家可归的赞恩,她决定让赞恩跟他们一起生活。
拉希尔相比赞恩的母亲要温暖许多,即便是生活艰难黑店老板百般劝说她也从未有过卖掉尤纳斯的念头,所以跟拉希尔一起的这段时间赞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爱。
拉希尔是靠黑店购买的假身份证过活,从图片可以看出她在痛苦的装饰自我以相似于身份证上的人。身份证即将过期的事实让她内心焦虑不已,她必须凑够钱再次办理新的身份证才可以继续惊险地呆在这个国家。然而无法阻挡残酷事情的发生,拉希尔被迫失踪,原因是非合法身份居住而被移民局逮捕。
拉希尔的失踪让赞恩的生活回到了原轨道,同时开始了尤纳斯相依为命,他必须成为一名大人,一位独自抚养幼儿的12岁的孩子。其中的无助跟艰辛可想而知。
用糖泡水抵挡饥饿,拉着尤纳斯去街道贩卖东西,重操旧业似的去药店骗取药物制作毒品液体卖出,而争取的钱财却因被房东赶出门外锁进房屋里,到最终他选择了听取黑店老板的建议卖出尤纳斯,这段经历全程透露着绝望的镜头。
很多人说赞恩把尤纳斯卖掉时的那个哭泣的眼神是他对转变成为父母一样的人而痛苦不已,而我只看到了一个走投无路的少年被迫做出了错误又残忍的事情。
剪头发的这一幕戳痛了多少人的心!总算看到了赞恩脸上孩童般的无奈!
04 走向犯罪
赞恩在得知妹妹因怀孕大出血而死后,拿起刀子冲向了房东家里刺伤了他,随后成为了一名犯罪青少年,被判刑五年。
当母亲过来牢房看望他,告知他将又会有个妹妹,并把她的名字取为萨哈时,赞恩觉得无比恶心,以此为导火索开始了他对父母的控告。
他劝说天下父母的这段话,任何一位人看到都不会不为此动容。“我只记得,暴力,耻辱或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的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婊子的儿子””。多少观影者听到赞恩的控诉留下了眼泪,多少人为世界对他的不公而哭泣。
紧接着影片聚焦在法庭上,被告父母跟原告赞恩控诉的镜头。
面对赞恩的控告,他的母亲终于爆发了,她以她的处境来为对孩子的不养不教作为理由,我相信大家面对这样的诉说除了指责她的无知及不负责任以外,也可以思考到很多家庭无解的问题。很多时候贫穷导致无知这种说法是可取的,就像赞恩的父亲说的一样,“我们也是这样生活过来的”,所以无知的他认为他的孩子像他一样生活没有问题,一个家族教育的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用导演娜丁·拉巴基自己的话说:“这是关于一个小男孩控诉他的父母在这样一个混乱的世界给他生命的故事。他实际上不仅仅在控诉他的父母,也在控诉整个社会系统,因为他的父母实际上也是系统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