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与宋明尘的三年之约(十七)
当那一老一小两和尚出现在客栈之时俞东极身旁的天真道人似乎并没有流露出多少惊诧,反而更像是在他意料之内,因为俞东极听到师祖爷爷低声道:“都快大半年了,才来。”
俞东极也终于反应过来,当初在三清山时,为何师祖爷爷会说下次再见到这两和尚时,要他随便找个由头去试一试那小和尚明尘的真正根底。也许这两个和尚此时此刻出现在此,并非偶然,而是那红尘佛陀智果圣僧与自己师祖陆地神仙天真道人早早就已经约定好的会晤。
说是小和尚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在三教辩道之时的第一次见面,那年他一十七,明尘和尚一十五,确实勉强能叫做“小和尚”。而如今他已经一十九岁,“小和尚”也已经一十七,仅仅只比他矮了半个头而已。
至于为什么老和尚能在茫茫人海中准确无误的找到自己祖孙二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值得推敲的。
释、儒、道三教之人本就有别于江湖上的寻常武夫,再加上天真道人与智果圣僧一个是陆地神仙,一个是红尘佛陀,皆可以用所谓心眼去观测天地之中那虚无缥缈的气运。只要天真道人有意,智果圣僧有心,两人心照不宣,想要在天地之中任何一处见面都不是难事。
天真道人曾在与俞东极的一次手谈中向他大致提到过:“这天地就如棋盘,世间之人就如同这局中棋子,黑白两色泾渭分明。咱们三教中人既是落子之人又是观局之人。”天真道人双指拈子轻轻置入棋局:“开启心眼,天道之下一切皆有迹可循,尤其是那些一流境小宗师还有如你青木师叔那般的超一流大宗师,身上气机气运之浓郁比之常人就如同日月比之星辰,若他们外放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我也能轻易捕捉。”
喧闹客栈之中的一个方桌上,两僧两道,两老两少相对而坐,算是鱼龙混杂的客栈中一处新鲜景象。如若旁人知道,这四人一个是佛心宗宗主智果圣僧,一个是太阴山掌教天真道人,一个是未入江湖就已名满江湖的小谪仙俞东极,一个是三教辩道之后被天下百姓称为未来佛的佛心宗撞钟弟子明尘,那么就不会是新奇与侧目那么简单了。
“邵宁康,这泸州十景如何?”智果圣僧打破沉默。
“不怎么样。”对于智果圣僧直呼自己名讳,天真道人似乎习以为常,并不生气。
“早年和那书生走遍大半中原,这泸州也曾来过,不过那时候倒没什么十景一说。”智果圣僧开口道:“我是没什么心气写诗,他倒是写了几首。”
那个“他”自然就是前一句话所提到的“书生”。
在俞东极以及和尚明尘听来,也就是智果和尚早年曾与一个书生游历中原并且到过泸州,而那书生曾写过几首诗而已。
但作为与智果圣僧生于同一时代并且同位列江湖之巅的天真道人知道,智果圣僧口中的书生,最终死于智果圣僧之手。
彼时,智果圣僧还是一位剑客,还未遁入空门。
两百年前,剑仙杀剑仙,新剑魁杀老剑魁。
下附智果圣僧与书生的故事:
《番外:从前有座山》上一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