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打印每天写1000字

假如我们能看到每个人往自己身上贴的标签,会不会疯掉?

2016-10-20  本文已影响377人  贝子晨

假如我们能看到每个人往自己身上贴的标签,会不会疯掉?

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会”。

如果看文章的你曾被贴过各种不喜欢的标签,先来一首诗压压惊。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一、一个公开的秘密:我们在互联网上一直在“裸泳”。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早已被网络“标签化”

网络标签(Tag)是一种互联网内容组织方式,是相关性很强的关键字,它帮助人们轻松的描述和分类内容,以便于检索和分享,Tag已经成为web 2.0的重要元素。

看QQ中的“标签”。

标签1

给自己个标签,找到同道中人,会发现同道中人好多,原来自己并不孤单哦。

标签2

这是我QQ的好友印象截图,知道我为啥会“疯了”吧?这不是坑我嘛,我了个去。
声明一下,我和老孙一个性别(此处,无言地笑哭的表情)。

在互联网用户分析中,“用户画像法”被广泛应用。

简而言之,用户画像是根据用户社会属性、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等信息而抽象出的一个标签化的用户模型。构建用户画像的核心工作即是给用户贴“标签”,而标签是通过对用户信息分析而来的高度精炼的特征标识。

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每个行为和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并被某些能够获取到你数据的大公司绘制出你的互联网画像。
比如:在淘宝上逛,看了育婴的产品,并下单买了尿片,下次再网上购物时,你会发现会有育婴类的相关产品推荐给你,并会列出你可能需要某某产品。
在亚马逊、当当上买书,某一类型的书,会关联到很多类似的书,供你选择,如果你购买后,可能还会收到一些个性化的推荐信息。

所以说,有时“我们的数据”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大数据时代,我们在互联网上真的是“裸泳哦”(各位看官,注意自己的言行哦,哈哈)。

承认这个事实吧,不承认,它也是事实。在那里,不增不减。
说到这,如果有不好的心情,请倒回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默念三遍,祈祷吧。

二、别人给你贴你讨厌的标签,你不垮掉,也会疯掉。

互联网上的标签,还不是面对面, 已经"杀气侧露"。
君不见,好多明星一言不合,就把微博关了。
君不见,好多歌星被舆论所裹挟,再无音讯,甚至堕入无边黑暗。

你这个人真虚伪。
你以为自己多有名啊,摆的架子倒是不小。
你是明星,就能不排队买票呀。
平时看你像个人样,没想到你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你怎么这么不尊老爱幼,老人家上来了也不让座。
你个小混蛋,就知道玩,还不滚回去学习。

再给你来个“XX的情人”,我的天呐,不冤死,也得气死,不垮掉,也得疯掉。

心理学上说:

我们常常对一个团体形成刻板印象,并倾向于根据所认定的标准(刻板印象)对人进行分类,而无视团体成员之间实际存在的个体差异。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么做,这是"最省力的规则":因为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常常采取捷径和特定规则来了解别人。
如果我们的刻板印象建立在丰富的经验上,它可以是处理复杂问题的简洁方法,但如果我们因为受刻板印象的蒙蔽而无视一群人的个体差异,那么这样的刻板印象就是就具有潜在的危害。(《社会心理学》Elliot Aronson)

如果你没有识别标签的智慧和勇气,没有承担标签的智慧和勇气,低下头,走自己的路。
等到你有了那些智慧和勇气,那些标签只是通向生命智慧路上的试金石。

三、撕掉那些标签,做真实的自己。

心理学上的乔哈里窗对“我”进行了一个划分:

乔哈里窗

1.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为公开的我。也就是,自己给自己的标签和别人给自己的标签是一致的。
2.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为隐藏的我。也就是,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标签。
3.自己不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为“潜在的我”。也就是,一些标签,需要去自己去探索。
4.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为“背后的我”。也就是,一些标签,自己不知道,别人被你贴的。

真实的自己,就是让自己知道的区域扩大,自己知道和别人知道的区域扩大。

比如:
星爷,幽默、敬业、喜剧大师,他自己知道,观众也知道。而跟星爷合作过的某些女演员对他的评价却有时是寡情,冷淡。

做真实的自己,要做到以下三点:

  • 积极自我探索,了解自我。公开自己的“标签”。

总结起来,就是“言行一致,知性合一”。

让我们不断地努力,让内心的标签和外部的标签一致,

有力量,有温度,有智慧。


你的喜欢和评论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记得点个喜欢再走哦。
鸡汤、干货和朋友你一起分享,别忘了关注我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