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易不卜
《易经的奥秘》第七部分:善易不卜
《易经》有象、数、理、占四大功能,
我们把历史翻开来看,在夏、商、周的时代,民智未开,《易经》被用来占卜,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当时的占卜是有条件的。第一,只能占国家的大事。第二,没办法决定的时候可以卜。第三,占卜完以后不一定要听。如果占卜完了,就完全百分百地听信占卜的结果,那就是命定论。
汉代以后,《易经》就分成两派。一派是讲易理,就是把《易经》哲学化,把《易经》看成是一种哲学,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自然哲学,因为它取法的对象就是自然,是从自然里面归纳出的道理。另一派是讲相术,就是专门来算卦或者占卜的。
一个人不能为了结果才去做事情,因为一问结果,做事的动机就不纯正了。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就算不能赚到钱,也要去做,这样才对。如果只是有利可图才去做,那就已经是小人了。从这点来分析,我们就知道现在社会中的很多观念,其实是不合乎《易经》的道理的,也就是不合乎自然的道理。
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但是,不管你信什么,信到差不多就好了,再信下去就是迷信了。迷信是程度问题,而不是说哪个东西是迷信。天底下哪有迷信这种东西?人信得超过了应有的度就是迷信,信到差不多就不叫迷信。
《易经》是用来查的,而不是拿来预知结果的。用占卜来学习 每一个卦,是正常的。用占卜来给自己做人做事多一种参考,也是合理的。占卜以后就绝对听它的,这种态度不对。占卜的目的不是告诉你结果,而是给你一个可能的结果做参考,这样理解和应用《易经》,才是懂得占卜的人。
《易经》里面多次提到一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天底下只有一个道理,就叫自然律。人顺着自然的道理去走,就能吉无不利;不按照自然的道理去走,迟早有凶有祸,这是必然的。
一个人要常常提醒自己用理智去指导感情,而不要让情绪来左右理智。人都有情绪,但是不能情绪化,一旦情绪化,最后倒霉的只有自己。只要大多数的行为都是用理智来指导感情,这个人就很了不起,犯错的几率就很小。
占卜是有条件的。
第一,资讯不足,数据不全,才可以占卜。
孔子不反对占卜,因为它只是个工具,不是可以绝对相信的东西。你可以把占卜当做参考,但你不能把它当做一个非这样不可的决定。我们占卜之后,不要放弃自己的努力,还是要去寻找破解的路。该做的事情,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想办法去化解,这才是正确的占卜观念。
第二,犹豫不定,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时,可以占卜。
第三,每次占卜只问一件事。占卜必须问得很明确、很具体:我这件事情会怎么样?这样才会把你的第六感引发出来,才会得到一个可能的结果做参考。前面这句话我加了一个“可能”,因为《易经》都是讲“可能”的。
第四,占卜要诚心诚意。诚心诚意不是迷信,一个人只有诚心诚意,才可以引发自己的第六感,否则引发不出来。其实第六感都在自己的脑海里面,当你静下心来,不受外面的干扰时,第六感就出来了。平常太忙的人是没有第六感的,忙到自己没有第六感,那是自作自受。
孔子说“不占而已矣”,他有三个原则。
第一个,如果相信占卜,就违背了伦理的立场。
第二个,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第三个,我们做人做事的动机要很纯正。一件事,还没有做,就先想到占卜。你的动机就不纯正了。
动机比结果重要,过程也比结果重要。——《易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