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秋雨散文
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拜读过余秋雨老师的大作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和霜冷长河。最初知道余秋雨老师是因为教科书上的一篇文章道士塔,似小说却有点凄叹的文字,让整个事件充满故事感,又带着痛苦的现实呐喊,对于文化学者于秋雨老师来说,敦煌莫高窟书卷的被拐,伤痛远远超过普通人。这篇文章里的伤痛让我记住了于老师,也让我对他的散文开始着迷。
在读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和霜冷长河的时候,感受到的是对各地文化的重新游览,对作者在文化思考上的无比倾慕,千锤百炼却又带着自然之风的文字。时隔四五年,又读到余秋雨老师散文合集,心内欣喜,目不转睛,迫不及待得认认真真看完了每一篇文章。
全书开篇从中国文化的长久讲起,引入到中国文脉,重点从屈原,墨子,嵇康,李白,杜甫,王维,苏东坡讲了中国文脉。在此之前,我对屈原和墨子的印象基本上是非常浅薄,很少来考虑他们的文学性。而对墨子主张的兼爱,非攻思想更是误解重重。读中国文脉一路读下来,只感觉被作者梳理得畅通无阻,一代代文人的介绍折射了一代代的历史,中国自古文政不分家,文化史即是一部很鲜明的历史。
对晋商的介绍非常得吃惊,晋商曾为天下第一富商这个也未曾了解,中国历史人有名的成功商人有徽商,晋商,粤商,浙商,苏商。但一直以来身边朋友老师提及最多的是苏商,浙商,真没想到晋商那么厉害,而且是从著名的走西口走出来的,搞得还是最赚钱的金融。只是权欲争斗,时代变换终究让晋商默默得开始隐没在近代。
如果说对晋商还稍微听过,那么对范家天一阁就完全不知了。第一次知道原来也有专门藏书为业的家族,而且为了让藏书可以一直保存,范家家主设立了最严厉的家族性惩罚,于是天一阁得以保存上百年,最后却遇上了偷儿窃贼将珍藏书籍偷出来卖出,一部分被国内书局买下,一部分被国外买去。虽然如此,天一阁还是为文化的流传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只是作者的文化之痛又深了几许。武侠里也通常会有天一阁,一般都是收集情报的机构,说不定也是出自这里吧。
然后是戏剧界被忽视的大师黄佐临,因为一直对戏剧并不感兴趣,所以并不清楚中国戏剧界居然有这样一位戏剧巨匠,萧伯纳嫡传弟子,一生颇多坎坷,但却终生献身于中国戏剧事业,不在意流言诽谤,为中国戏剧业乃至艺术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就连弥留之际,他都还想着要出一本书,与这位泰斗相比,实在是汗颜不已。喜欢他最后送给于老师的一句话,let they say.
谢晋,戏剧导演。在写到谢家的时候,有着戏剧般的开始,最后也是戏剧般的结尾。谢晋,也是一个很有才华而且也导演了很多佳作的导演,但是他却戏剧般得有四个小孩,只有一个比较正常谢衍,而阿三阿四和阿姐都有点智力问题。更悲剧的是谢衍还早于他去世。这给他的打击应该是沉重的,但是他还是创作了那么多的好作品,值得钦佩,也值得去体验一下他的作品。
终于写到文革。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作者抽茧剥丝,指出这是文化的问题。是中国人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中形成的集体无意识。这是一个新的想法,又是一个逻辑上很过得去的结论。这种集体无意识将大家引入了疯狂,需幸而高层变动才得以终止。如果说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现在已经摆脱了这种无意识吗?还会再次出现文革吗?
文化之痛后作者开始以笔为媒介,将自己文学之路一一到来,虽有断续,却可喜不是终点。而作者如此强大的内心和对佛教的研究应该也有关系。他解释了心经里的空,蕰,无常,度化众生。然后说到了他的三冀三少,我特别赞同第一冀,坦然面对生活,遇到各种不顺利,不抱怨来浪费时间。
全书的最后写的是海上生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海有着热爱,有着执着,有着勇敢,于是四处流浪在海上,活出内心真正的自己。这应该也是未来的一种展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