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9第四章
我面前横着一张 长桌。桌上铺着黑丝绒的桌布,长桌两侧各有三把带扶手的高背,只剩下正中的主位还空着。丝绒桌布上按座位间隔摆着几瓶矿泉水。正上方悬着一盏水晶吊灯。这是在瓦尔帕莱
(Valparaiso) 市政厅的一间会客室里。中方代表这边分别是孟老师、我和本次拍摄的主人公杨佳。对面三把椅子上依次坐脊瓦尔的莱索旅游局局长,当地发行量最大的“LaBtetl 日报主笔,孔子学院瓦尔帕菜索分校校长。女局长短发红裙,非常干练; 主笔长了一张让人过目即忘的脸; 校长来自中国,皮肤红糙糙的,些许谢顶,戴一副黑框近视镜,穿着白衬衣灰西装,打扮得像个20 世纪80 年代的村镇干部。
所有人都在等市 长,秘书 说上一个会议还没结束,让我们先歇会儿,市长马上就来。这次拍摄工作由智利国家旅游局牵头,他们直接安排了今天的会面。可能按照以往跟中国团队打交道的惯例,出面接待的智利官员级别越高,越能让那些中国访客感到满意。看来智利人还不太了解中国国情,那些所谓的商务考察团只是借商务名义出国旅游,如果有高级别官员接见,就能让他们回国后的报告比较好看。但我们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因而这样的见面会味同嚼蜡。长桌两边的人也觉得彼此之间设什么可以深人交流的话题,都在低头玩手机。站在一边的市长秘书为了级和沉闷的气氛,给我们介绍起这间会厅,他指着墙上挂着的几幅等身肖像油画说道:“他们是瓦尔帕莱索历任市长。”
“那里面有没有卢科博士?”秘书被这没头没脑的问题搞懵了,恍惚了一会儿,才说:“当然有,他在20 世纪50年代初期当过瓦尔帕莱索市长。”
我之所以想起这个人,是因为格瓦拉曾在《摩托日记》里提到过他,进而想到格瓦拉当年也曾来过瓦尔帕莱索的市政厅! 1952 年,格瓦拉和阿尔维托医生从阿根廷来到智利,他们打听到在遥远的复活节岛上有个麻风村,而时任瓦尔帕莱索市长的卢科博士正好还兼任复活节之友协会会长,格瓦拉希望会长能帮助他们上岛参观麻风村。卢科博
士在他那堪称豪华的办公室里接见了格瓦拉和阿尔维托,他说这个计划不可能实现,因为唯一前往复活节岛的轮船已经开走了,年内不会再有第二班。
时隔60 年,在同一座城市的市政厅里跟市长见面( 虽然是不同时期的) ,这一点点和格瓦拉之间的交集让我一下子找到了这次无聊会面的意义。正在我思绪乱飞的时候,现任市长卡斯特罗先生已经大踏步走进会客厅。他走到主位前还没落座,先用手抹了一下额头,可上面并没有汗,他在用这个小动作告诉大家他真的很忙。市长45岁左右,他面庞光润,没有皱纹,看面相顶多40 岁,可他的满头白发又只有年过半百的人才能拥有,于是我一折中,就猜他45 岁。他握手时手劲很大,讲话时声音洪亮,笑起来时露出两排白森森的牙齿,一看就是个标准政客,什么人都能敷衍那种。
“欢迎你们来智利,”这样的见面会向来没有实质内容,市长说:中国和智利两国人民一直友好相处。”一离那么远,想打仗也打不起来啊一我代表瓦尔帕莱索全体市民欢迎你们的到来。”说出来
的话滴水不漏,可一攥又全是水分。
孟老师向市长介绍绍我时,特意提到我这次来南美打算重走格瓦拉的《摩托日记》之路。这句话没引起市长的注意,倒是引起坐在对面的日报主笔的兴趣,他一反刚刚一言不发的常态,连着问了我几个问题。可能他终于找到一个值得下笔的选题,要不然只写“今天卡斯特罗市长跟一个中国摄制组见面”这种毫无营养的废话,得写多少句才能凑
够发表字数啊一显然今天他是带着发稿任务来的。眼看约定的半小时会面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在心里长舒一口气。这时主笔提议让我和市长拍张合影作为转天报纸的压题图,他构思的画面是把我和市长放在前景,背景是一辆穿城而过的无轨电车一那是瓦尔帕莱索的城市名片之一。
市政厅正对着的大马路上每天都有无数电车经
过,可一等它就不来了。市长有点不耐烦,十分钟
里看了三次手表。终于等到一辆扎着两条朝天辫的无轨电车,当摄影师调好光圈焦距,又指导我和市有轨电车是瓦尔帕莱索的标志之一——摆出亲切友好的姿势,可电车却没等摄影师按下快门就唰地一下开走了。市长没有耐心再等下一辆,就让摄影师摆拍了两张不带背景的特写照片,然后再次露出他那模式化的笑容,这次却是送客的意思了。
day19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