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为何是万物根源?
2018-07-24 本文已影响49人
新儒哲
这个问题很深,以现在的了解,只能浅显地说说:
仁在人为心灵,在动物为灵动,在植物为生命力,在物质为功能形态,在量子为特性,无数小一依此特性而凝聚。不仁做为一种闭塞、迷暗、沉坠的势用,与仁相反相成,在阻挡中顺从仁的发展。
在宇宙进化出人类的过程中,仁逐渐从隐微中大显出来。如潜龙在渊而至飞龙在天。终于腾生命之热力于大宇,耀心灵之光明于苍穹。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仁,就没有事物实体的变动而有则,万物也将成一团散沙,即散成小一以至于无形,宇宙将成为一个凝固寂然不仁之物。
万物即乾坤,乾坤即万物,乾坤虽是两种不同势用,却统一于万物实体。有如大海与众沤,离开众沤不存在大海,离开万物也不存在仁。
注:《中庸》说有莫破之小,惠施亦说“小一”,为有形有质的最小单位。即为最基本的质,是一种流动状态,类似波动。
古人将宇宙最初的阶段分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易相当于无极,太初无形无质,太始有形无质,太素有形有质,小一应出现于太素阶段。
特性为特殊整体性或结构时空特殊整体性的简称,有些相当于现代科学说的信息。人之特性在心灵,动物的特性在生命,植物的特性在生机。
孔子说仁,宋明理学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