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身上看到教育的影子
我越年长,越觉得自己的单调、浅薄和无知;当我阅读别人的文字,我越觉得世界的丰富,知识的浩瀚无穷,思想的深遂,文章不只是传授知识和信息,更是每个人的经历,他的世界观、价值观,独立思考与想象的结晶。
从这点上而言,每一个个体是独一的,只是大部分人不会也不善于表达,不能完整地,表达他(她)内心的想法,他的观点,他的愿望。
记录下他表面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之前所接受的教育,绝大部分都是被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拥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官方的教材只会让你死记硬背,缺少启发,不会让人独立思考和创新,只是被动式的接受,不会让你主动的选择和对比。
在课余和走向工作以后,读的杂书多了,不同的背景和国籍、不同经历的人们,他们的文字和思想,才让我觉得是不可语冰的夏虫,是井底的青蛙,我们每个的表达和看法,对世界和事物的理想,归根结底,是思考的结果。
受到怎样的教育,怎样的思维和意识,反映在你的表达层面。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与社会,培养的人却造成一批又一批的考试机器,教授了仇恨与片面的知识,灌输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却失去了真、善、美的人性,失去了作为一个人,一个个体与世界不同种生物,共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教育将文科、理科分开;将社会上笼统分成阶级,凡事站在集体主义的角度,总是以大局、服从的方向出发,未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接受能力、反应的快慢,不同地区习俗和地域的特点,不同的家庭条件和背景环境,实施差异性,对此因教施教。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的教育方式从根源上未能改变,以现在的种种迹象,甚至出现了倒退。
今天,我们的社会,成功以物质的占有和索取多寡为标准。老师、家庭的教育间接影响孩子们,教育产业化,教育的功利化,连幼儿和小学生,因为大人们的耳濡目染,也变得缺少纯真与可爱,不敢说真话,变化温室里的花朵,不能随心自然而然的成长。
是教育走向的畸形,还是我们负担太重,每个人都不遵守规则,每一个家庭都不愿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过度的拔苗助长,失去生命本该与年龄段相符的活力与创造性。
我有时在想,我们不能自由的表达,不敢自由的说话。根源在哪儿?
一方面是生存的压力太大,社会上互相攀富、公司里面勾心斗角,同学亲戚形如陌路人。人们冷漠又自私,带着面具生活;另一方面,本身所受的教育方式、价值观、思考方式和维度出现了问题。后者才是根本的,大家活得太累了,缺少坚定的信仰,我们这个民族,也许贫穷太多的年头、封闭的时间太久了,才缺少对这个世界好奇与源动力,儒家文化,长尊上下有序的传统,让我们变得唯唯诺诺,不会轻易发出内心的声音。
从德国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里,读到活着需要有望、有信、有爱。
今天,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从底层人的眼神中,看到多少的希望?从大妈的广场舞和抢座中,从抖音的娱乐视频上,透露出大众有怎样的信仰?又从中折射出多少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