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职责】落地版:让岗位职责落地更实用
【引子】
上班这点事儿,大伙都知道,要把活好好干好。但是,初到一个职场或者刚招来一位新人,如何让做自己或新人把活干好呢?
有人说了,只要做好职责内事情就完了,问题是哪些才是职责呢?我们身边的职责都是什么样的呢?
先举个例子:
有2 个文员同时接到主管的安排,写一份关于春节放假的通知,过了一个小时,2 个人同时将通知给主管。主管一看 2 份通知截然不同,一张通知格式标准、字体适中,内容用词贴切,表达全面到位;一张格式随意,字体大小不一,内容不够完整。
请问:这是能力问题吗?
其实,是能力的问题,但是如何在短期之内提升员工工作技能呢?答案是:如果在文员的工作职责里面有写通知的职责标准,还附有一份标准模板,你认为他能写好吗?
有标准模板、有内容参照,至少可以减少出错或者不会太离谱,内容格式更容易达到企业的统一要求,这就是岗位职责的作用。
【职责现状】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职责表是否很熟悉?
1、简单式:罗列内容做什么123
2、常见式:
【现状拆解】
以上岗位说明书大部分表现为罗列“负责……工作”,或者增加岗位信息、任职资格、考核指标等内容;企业和员工最为关心的怎么做的说明却很少看到,所以实用性、落地性不够。
岗位说明书其实就是一份“岗位”的具体操作指南,让任何人看到内容就能根据内容就能掌握工作职责,根据岗位说明书就能“按图作业”,这才是企业制定岗位说明书的核心目的。只有结构化的内容和具体化的说明,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用人成本。
【结构图示】
【现状结论】
那么,一份好的实用的职责要怎么做呢?
一、列内容:做什么
1、用“谁执行、谁来写”的原则,由在岗职员先罗列岗位工作内容
经过统一培训,让人人都掌握简单的职责罗列方式,将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整理、分类,把同一类的具体工作事项进行总结概括,提炼成为岗位职责或职能模块。由此,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应遵循“在岗员工自己写初稿,直接上级修改,所在部门负责人修审,人力资源部或咨询机构给予全面的培训和指导”的工作流程。
二、给具体:怎么做:
1、用“工作内容具体量化”的原则,将罗列内容具体化
在罗列分类完整的职责上,进一步具体化每项职责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这么说,这一步骤的描述是我们目前极少做到的,因为这是主管工作教导的内容之一,我们增加了这一步骤,无形之间提高了主管工作教导的前移和标准化,从选人的角度来看,也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
为什么呢?如果没有这些工作职责的标准模板描述,就需要主管掌握更多的教导技能,还不能保证每一个主管的水平达到公司的要求,现在有了这个模板,我们对人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
三、做衡量:达到什么程度
1、用“能够衡量可检查”的原则,将工作结果标准化
这一点是做到什么程度:岗位职责需要工作标准的衡量,员工清楚工作应做到“什么程度”,才能有方向地去履行职责。另外岗位工作标准也是员工考核指标提炼的基础,未来具体考核指标需要充分参照岗位工作标准、结合阶段性工作重点等时间特征提炼、制定。
【量化提示】
员工执行岗位职责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岗位说明书中需要根据岗位工作特点与工作内容,标示“高压线、低压线”,通过告知员工在履职过程中的绝对禁止行为和后果严重行为,实现规范管理、预先警示、防控风险目的。这一条是《劳动合同法》对于严重违纪事例执行举证之一。
这样一份职责拆解后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1、让员工更加明白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配合、工作频率、工作标准、工作红线。从而让员工对工作更加了解,更加有认知度和执行力。
2、让主管更加清晰下属的工作指导标准、工作检查步骤、工作衡量标准,提高工作教导效率,更容易培养新手。
3、让人力资源部更加明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切入点,薪酬设计平衡点,绩效指标提取关键点,目标分解量化点。
4、让公司领导更容易打造团队,更容易复制团队,对企业管理的过程更加可控,结果衡量更有效。
【标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