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伊人
这是一部一九九七年拍摄的电影。比起“农庄里的少妇”来,中文翻译的名字很文艺很烂漫,从揭幕的背景音乐开始,那种史诗般波澜起伏的旋律就很让人期待。影片讲述了表面上幸福富有,暗地里却危机四伏的百万庄园,一个大家庭的兴衰和几位主人公的多舛命运。
影片是两位中年女影星狂飚演技的战场,她们有的是如水般轻柔后面的坚忍,有的倔强得犀利无比,一看眼神就知道有戏的那种演员,就像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长出的两棵参天大树,殊异可见。大姐金妮扮演者杰西卡•兰格,时年四十八岁,得过两届奥斯卡、三次艾美奖(电影)、一次托尼奖(话剧),驾驭感情戏娴熟内敛,半欲半张,多情感性,温柔善良,坚韧不拔;患有乳腺癌的二姐露丝,演员米歇尔•菲佛,三十八岁,柏林影后,奥斯卡、艾美奖金球奖多次提名。火爆热烈、嫉恶如仇的脾气,至死不屈不服输。
这部原著小说得过普利策文学奖。普利策奖于一九一七年首次颁发,至今享誉世界,其中重要的分支文学奖并不青睐当时社会的畅销作品,而是关注于那些具有深刻文学价值和创新精神的佳作,所以得主往往会有一些争议和分歧,而这些争议和分歧保证了高质量和多样性,美国小说史上最负盛名的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也得过该奖。
我没看过这部小说,可电影应该真实而艺术地还原了原著的深度和广度。这里谈一谈在电影后面,小说的精彩吧。
小说主题——是否要原谅一个曾经深深伤害过你的人?尤其是当他从没有悔过的时候。
围绕主题,作者设置的冲突不断,主线是性格迥异的两姐妹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结果。当得知自己的妹妹和自己一样,在幼年也遭受过父亲猥亵,当年迈的父亲将自己告上法庭的时候,尽管胜诉却心灰意冷的大姐金妮只跟丈夫要了一千美元,毅然决然地逃离了那价值百万的遗产和恶梦,可尽管这样最终她仍然选择了宽恕和忘记,因为外表柔弱内心坚韧的她仍然相信“希望”二字。二姐露丝面对老年痴呆父亲的出尔反尔,将两姐妹诉诸法院置于道德谴责的最低点的时候,她选择了反抗和不屈服,直到生命的终点,她也没有认输。
两条主线泾渭分明,刻画一笔深似一笔逐步深入。次要的一些冲突矛盾,则众星捧月般,卑恭屈膝地为这光彩夺目的主线和主角服务。金妮的六次流产,与丈夫的貌合神离,与帅气邻居杰斯“天真纯情”的婚外爱恋却发现所托并非良人;露丝切掉乳房后的自卑,害怕看到妻子丑陋乳房、酗酒而死的丈夫,同样的感情骗子杰斯在她癌症复发后的逃之夭夭……小说的情节是那样的离奇,主人公的性格是这样的复杂,可在这些精心确凿、逻辑缜密的“证据”面前,揭示得又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深刻,如此的有力量,由此散发出来的魅力,日久而弥香。
最后再加上冲突的圆满而合乎情理地解决:罪恶的源头,痴呆的父亲死于心脏病;懦弱沉沦的露丝丈夫死于酗酒,终日以农庄为事业的金妮老公,在她离开之后精神支柱坍塌,情愿放弃曾经钟情的一切而远走他乡;不屈不挠的露丝死于癌症,临终前两个遗愿,一个是请姐姐抚养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是要姐姐将真相告诉三妹,让仇恨延续下去。
金妮没有完全听她的,因为她知道——这是露丝的真相,而不是自己的,自己要抛开这些纠葛烦扰,与仇恨告别,与自己和解,她要带着两个外甥女继续往前,走向那历尽苦难却仍旧充满“hope”的未来。
面对命运的编排,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而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小说的提问,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
人性的、社会性的主题,像压路机在新铺柏油马路上反复碾压,直到心里平整无痕;鲜明而繁琐的人物刻画,像立于面前,又似以身泣诉;一环扣一环的冲突矛盾,压抑而兴奋;叙述的结构和次序顺滑无比,让时间悄然流逝;铺垫、发展、高潮、解决,万丈大厦,一气呵成。
真实而共情,同频共振。小说的魅力,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