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将死?纸媒不死(评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92858/21a413a7faa79c37.jpeg)
近日有消息称,曾一度塑造出北京地区“都市报”神话的《京华时报》宣布于2017年元旦休刊,并入《北京晨报》——这无疑是继《外滩画报》停刊,无数媒体人出走后的又一记丧钟,对于广大纸媒从业者来说,这个冬天似乎更加难耐了。
近五年来,由于互联网浪潮对人们的生活习惯的诸多颠覆,纸媒负面新闻接连不断:在舆论场的失声,难以控制的人才流失,从国外到国内的知名报业相继倒台……这个从民国伊始便把控着国人舆论风潮的行当似乎遇到了迄今为止的最大困局,无论业内人还是看客,都难免猜疑一句:纸媒是否将亡?然而,尽管《京华时报》的停刊已成定局,由此得出纸媒“命不久矣”却为时过早。事实上,在各大都市报风雨飘摇的表象之下,纸媒的涅槃才刚刚开始。
诚然,《京华时报》的停刊与纸媒的不济不无关系。根据梅花网整理数据显示,2015年平面硬广的总体投放量和估计刊例值继续走低,分别同比下跌了37.0%和34.4%。在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小的前提,竞争本就激烈的都市报行当(《京华时报》仅北京地区就有《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数家同类型竞争者),的确步履维艰。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92858/072b46c34258821b.jpg)
然而,《京华时报》自身公信力的下降与缺乏竞争性较强的内容优势也许才是其在这个转型的风口上,败走出局的致命原因。
在百度百科上,《京华时报》最醒目的标签与农夫山泉相关——2013年《京华时报》以67个版面、76篇报道公开宣称农夫山泉“标准不如自来水”,随即遭到农夫山泉官方的强烈反驳——这场舆论风波在当时受到了公众极大的瞩目,一时间人人谈“水”愤愤。然而,随着2014年《京华时报》相关记者被检察院带走,至今审理结果、更多案件细节的不了了之,《京华时报》的虎头蛇尾后继无力难免是压死公众对其信赖度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独有偶,2015年一向以深度报道为优势的《京华时报》宣布裁撤深度报道部与国内编辑部——这无异于自断手脚——也许从这时起,《京华时报》的命运已然被打下了伏笔。
与《京华时报》形成对比的是,以《东方早报》为代表的上海报业早早便主动停刊,全员转入澎湃新闻不失为明智之举;而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南方报系深耕内容,公众号与平面齐齐发力亦收获了一票拥趸;杭州《都市快报》转型迅速,以微信公众号为发力点,也重新获得了新一片蓝天。
没错,如今的纸媒的确身陷困境,这困境来自于手机对文字纸质载体的剥夺,来自于受众阅读习惯的颠覆性改变。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公众对内容的需求却始终如一——曾经辉煌一时的纸媒从来不只是文字的搬运工,更是思想的传播者,舆论的引导者,社会的监督者,如今这份职责仍在,在漫无边际的互联网信息蓝海中,社会对媒体人新闻人的需求仍在,纸媒的精神和纸媒从业者的热情必不会就此消亡,而理应在经历优胜劣汰,重新洗牌的阵痛之后,以更优秀的面貌承担起属于媒体的“第四权利”的无上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