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力量的文字简友广场想法

一味讨好,未必得到尊重;坚持自我,才能提升价值

2022-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梁先森说

B哥去年的年假都还没休,平时认为工作忙,一直拖到了年底。年底又觉得工作多,不好意思申请。这到了新一年的年初,新的工作任务又一波波袭来,貌似现在休假也不太合适。

不过爱人也数次跟B哥提起,女儿准备开学了,怕第一个星期不适应,你把去年的年假休了,“陪读”一下,要不你假期过3月份也就废了。

在爱人的一再催促下,B哥忐忐忑忑向领导提交了申请,领导也没多说什么,倒是B哥主动跟领导提了一嘴,我是就地休假,单位有什么可以随时叫我回来。

结果,B哥一语成谶,休假期间,他接连接到了参加各种会议的通知和撰写多份方案的要求。整个假期下来共开了五个会,写了三个方案,有一次还因为开会延迟时间连女儿放学都没赶得及去接。

爱人不得不埋汰B哥一番,瞧你这休的什么鬼假,休个假比我们正常工作都忙,你单位缺了你就不行啦!B哥只好一边赔笑脸一边赔不是。

B哥在单位里其实也不算什么大领导,就一个小部门的头头。但是他与人为善,为人热情,几乎有求必应,凡事都说好,不轻易拒绝别人,是一位典型的好好先生。

也不是说大家多看得起B哥,只是别人每次找你都得到满意结果,久而久之,大家就养成了习惯,有事找B哥去办,有会让B哥去开,有方案让B哥来弄……

如果B哥能从忙碌中得到满足和快乐,也就罢了,但他私下里也颇多怨言和不快,因为每天奔忙,帮别人弄这弄那,并不是他的本意,只是他心里有各种担心罢了,怕领导不满意,怕同事不高兴,怕爱人发脾气……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B哥的价值观和认同感大多来自外部,习惯把别人的意见、情绪和眼光,作为自己判断对错甚至是有无价值的标准,属于典型的讨好型性格。

其实一个人若真有价值,即便不讨好任何人,依旧被人赏识,希望与其建交;反之,他对别人越讨好,越降低在别人心目中的价值。

有一句话说到非常好,如果讨好有用的话,还要实力干什么?你可以热心,但不能一点边界都没有,你可以善良,但是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我公公真奇葩,连我剪头发都要管!”一大早,小丽又在跟女同事抱怨起自己的公公。

小丽说,昨晚自己打算去把头发剪短一点,顺便把刘海修修。出门时,爱人跟公公交代了一下去向:“我们出去一下,小丽要剪个头发。”

“哦?剪头发?”没想到公公突然把电视音量关小,抬起头看着小夫妻俩,很严肃地问:“打算剪成什么样?”爱人推推小丽,意思是让她汇报一下。

小丽没想到公公会问这样的问题,“就是,剪短,然后把刘海,放下来,遮一下额头。”小丽用手指指额头,像小孩做错事情一样,在老实交代。

“遮住额头?这不行不行,这样子会遮财的。”公公一本正经地说。小丽瞬间无言,看到爱人也默不作声,自己也不懂如何是好。这还没完,公公又霍地站起来,去翻了翻墙上的日历。“今晚也别去了,不适宜剪头发。明天再去吧。”

小丽刚想开口说什么,就被爱人拉回房里去了。“怎么我剪个头发你爸也要管呀?”小丽气不打一处来。爱人却觍着脸,笑着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爸那脾气,听他的吧!”为了息事宁人,小丽又一次软了下来。

公公是转业干部的,在家里向来独断专横,说一不二,根本不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久而久之,家人都不敢挑战权威,总是一味地按照老爷子的意见甚至说是命令行事。

如果说其他的一切都还好说,毕竟是长辈,基本的尊重还是要有的,但是老人家不仅顽固,还迷信得很。

有一次小丽自己逛街,看到了一款双开门冰箱,很是喜欢。价格是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当天刚好发了工资。家里的冰箱也那么老旧了,就索性自己掏钱给换一个吧。

售货员说第二天就可以送货,小丽付完款后回家就把这个好消息说给家里人听,说明天就可以用上新冰箱了。公公听了不但没有夸媳妇两句,而是去翻看了日历。

小丽和爱人面面相觑,等了老半天,老人家说:“打电话给商场,叫他们八月初九,也就是公历的9月29日送到家吧,这天才合适。”结果买了的冰箱就在商场多呆了20多天才到家。

老人家迂腐的思想确实令人有点哭笑不得,小丽每次跟外人谈起时也总是怨气十足,别人问她为什么不怼回去呀?小丽说,家婆都不敢说,儿子也不敢忤逆,自己一个嫁进来的“外人”,哪敢去惹他,也只能跟爱人撒撒气,跟外人发发牢骚罢了。

如果真如小丽所描述的,公公的顽固和迂腐确实已大大影响了一家人的生活,而且还干涉到了个人的选择自由。这已经不是正常和平等的亲属关系,俨然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了。

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小丽公公个人问题,一家人就因害怕公公不高兴,平时都以一种绝对服从和取悦的态度去对待,是一家人的百般讨好,才让公公屡试不爽、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是试图跟公公好好沟通,甚至不惜吵上一架,让公公知道家人也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家属之间也应该有一定的边界,也需要相互尊重,互相体谅,也许局面就可能有所改善。

我有一位做医生的同学,平时同学聚会他都以忙为由推掉了。做医生确实是挺忙的,但也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忙。有一回聚餐,也叫了那位同学,他说人已在外地,结果有同学见到他陪孩子在游乐场里玩得不亦乐乎,他也没跟同学作过多的解释。

刚开始我也觉得这位同学有点不近人情,太不把同学情谊当回事了。可自己参加了无数次的聚会后,也渐觉无聊和乏味,无非就是吃吃喝喝,谈的话题也大多是同学过去的糗事,或吐槽自己单位里这样那样的奇葩事,并没有让相互之间的情谊得到升华,生活得到什么改变。

既然如此,为何大多数人都热衷于同学聚会呢。也许是我们都太看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太想得到组织的接纳和认同,自是不敢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于是就选择跟风倒,随大流。

同学的聚会是这样,去参加一些半生不熟的人的饭局,更是一些费时费神的无用社交。例如我每次接到别人邀请,不去的话总觉得会抹了别人的面子。席间别人敬酒,总觉得不好推辞,怕惹人不高兴,结果喝到几乎断片,常常都会懊恼不已。

讨好者不喜欢被隔绝于群体之外,因为他们很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需要通过别人的态度寻找归属感和存在感。于是人人都从众,在虚假的热闹和合群中泯灭个性,扼杀独特与埋没价值。

我们应该学会设置自己的人际边界,别陷入频繁而无用甚至是无聊的社交。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中,尽可能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哪怕多陪陪家人都好。

我们的人生,应该由自己做主,而不是讨好巴结或乞怜摇尾,只有坚持自我,有自己的边界,有自己的态度,有自己的品格,才体现自我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得到认同和尊重。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当参议员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古板与各种在当时看来与众不同的奇谈怪论,在参议员群体中备受排挤,只要轮到他发言,会场上就会出现各种嘲讽的不和谐声音,大家希望用怪异的、促狭的嘲笑迫使他知难而退,但他并没有选择妥协和讨好,而向“大多数”靠拢。

丘吉尔后来之所以能重新成为海军大臣,进而被选为首相,带领英国人民抗击纳粹的威胁,并且最终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了自我,体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历史也证明他的正确。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靠取悦别人换得想要的,是毫无意义的幻想。任何外界和别人的力量,都不可能帮助到自己。

唯有自给自足,自爱自救,不断丰富自己,让自己不断升值,比取悦讨好别人要有力量得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