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帮长沙橘洲分舵第六期线上RIA便签训练营陈静的拆书生涯

陈静+教练王锦康+第八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2018-12-12  本文已影响49人  早产儿成长之路

选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p274页

【R•阅读原文片段】

有位朋友曾对我抱怨,他向主管进言,提醒主管改善管理方式,可是对方并不接受。

他问我:“那位仁兄对自己的缺点心知肚明,为什么却死不认错?”

“你觉得你的话就有说服力嘛?”

“我尽力了,果真这样吗?天下哪有这种道理,推销不成,反而要顾客自我检讨,推销员应该想办法改进销售技术,你有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有没有多做点准备?试法表达的更令人幸福,你愿意花这么大的功夫吗?”

他反问:“我凭什么要这样?”

“你希望他大幅改变自己,却舍不得花心思精力?”

他觉得投资太大,不值得付出。

感到自己并非自吹自擂,而是根据对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甚至会改变初衷。因为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你也产生新的见解。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表达”的“表”只是过程,“达”才是目的。所谓“达”,就是要让自己说的话能够被对方理解。为此,我们就不能自话自说,而得根据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

这个道理并不是什么高新科技,中国古人曰“设身处地”,西方先哲云“换位思考”,台湾新词说“同理心”,柯维的七个习惯是第五个是“知彼解己”……其实都一个意思。

这意思不难明白,难在自己平时想不到,做不到。

知道这样好,就是做不到,就说明这类问题属于技能范畴,而非知识缺乏或不够重视。所以希望你来的锻炼“受众分析”这种技能,从而使你的表达能真正“达”到受众。

具体怎样把这个技能拆为己用呢?先联结自己的经验,然后在三个维度上(分析受众的期望受众的价值观,受众的利益)分别演练和应用。

请先分析一下自己平时在受众分析这一点上做得如何,如果希望改进,那么可以从哪里开始?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一向想得简单又善良,做任何事,认为只要是为对方好,就不加思索的说出来了。而事情的结果并不理想。

比如上周我去听一个朋友的讲座,事后朋友要我给他做点评,提改进意见,开始呢,我想还是说好话,不好的么,就不提了。但我没经住朋友的死缠烂打,我就提了我自认为委婉的建议:“还可以更条理化一些。”结果朋友几天没给我回信息。昨天我终于收到了朋友的信息了,信息的内容是当时的请课方给他的肯定的评语。

到这时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没有摸清对方真正想要听什么方面的东东。也就是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A2】规划未来应用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我意识到我还停留在单纯的那一面,以为朋友嘴上说的就真是他心里所想的。以后还遇到别人要我点评的事情,比如上例,我将做如下改变:

一、分析受众的期望,受众的价值观,受众的利益

二、思考既要让对方听得进并有所行动,又要能达成我的目的的措辞

三、加上温和的表情和合适的语气语调来进行表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