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心无期待,父母焦虑也枉然
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孩子不是父母期待的样子——小说<平民之宴>藏着的中产阶级的焦虑》,主要观点是说日本的中产阶级父母为了世代维持自己的中产阶级身份地位对自己孩子的未来充满焦虑。
中国家庭的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也特别重视,当孩子不是他们期待的样子,他们的焦虑不亚于日本中产阶级的父母亲。父母亲的焦虑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干预孩子的行为,但是能否起作用,要看孩子的内心是否有和父母一样的期待。
小说《平民之宴》中身为母亲的由美子按照母亲教育儿女的方式教育自己的一双儿女,监督两人都读高中、考大学,然后找一家大企业做正式职员。在她的高压政策下,女儿考取大学嫁给多金男人,儿子却在高中时期就厌学、退学、出去打零工。
在由美子看来,高中就退学就等于放弃人生,从此就再也不可能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所以她先是“愤怒加威胁”:“我绝对不会让你那样做!要退学,你就离开这个家,去外面流浪。”发现这招不管用她又“苦口婆心地劝导”:“将来还会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组建新家庭,高中就退学的话,这些都会变得非常困难。等待你的就只有昏暗、惨淡、一无所有的人生。”甚至在儿子退学以后,她还满怀希望儿子的“人生可以重新来过”。作为母亲的由美子知道为儿子的未来焦虑,她也想办法让儿子对未来有期待,但是儿子的问题就是对未来没有期待。
一、从小就不爱学习的孩子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福原翔从上小学三四年级时,丝毫没有积极性或好奇心之类的感觉,他说:“我最讨厌学习了,一拿起笔我就心烦。”当母亲告诉他如果能考上大学就可以到处参加派对,旅行,边玩边学,比做搬运工、便利店员的感觉美好多了,福原翔说:“可我不觉得......”不爱学习,而且这么多年他连个朋友都没有。
二、在狭小、压抑的地下咖啡馆里打工也很满足,打算和珠绪结婚,是因为他和珠绪两人的收入每月有30万日元,足够维持基本生活所需。“我和她似乎都没有什么期待”,两人在一起很开心。
三、对钱不感兴趣,颠覆了姥姥满律枝的人生观。姥姥满律枝为外孙福原翔的生活状态着急,拿出自己的养老金1000万日元让他去国外生活两年,以为让他发现一个新的生活状态会激励他读书进取,改变一下人生。他说:“我没想过要改变我的人生,我也想象不出来会是个什么样子。”“既不知道该怎么用这笔钱,也不需要改变现在的生活。”
四、女朋友珠绪拼命努力考上了宫崎大学医学部要跟他结婚,他说“我已经打算和你分手了,明白地说吧,拼命努力的人都会让我感到压抑。在这种人身边,总感觉像是在被责难似的。”
由美子对儿子福原翔的期待,他不会不知道,但是在他心里找不到让自己努力学习的理由和动力。因为他觉得现在打零工的状态很好。他也没想过要孩子,多么绚烂的未来他都不需要,他就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
记得以前读过一篇文章《精英制度》说欲望让一个人具有黏性,驱使他走进所爱的人,工作或城镇,但是缺乏欲望会让一个人变得超然,它会给人灌输一种逃避情绪的态度。福原翔的状态就是对生活的逃避。他不愿意努力也不对未来有任何期待,姥姥满律枝说他20岁就死了。当然在他看来,他是主宰了自己的生活。他的无期待加剧了母亲由美子的焦虑,而种种改变焦虑的方法最后只能以失望结局。
由美子的女儿可奈是与弟弟福原翔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她自小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虚荣心极强,并且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都是为自己精心设计的。
一、小时候她好面子,用成人礼姥姥给的钱买漂亮衣服,请同学到家里玩时,家里一定要干净,好客的样子。
二、虽然就读的是公立高中,但是她考取了富家大小姐才上得了的大学。她想要把这种学校的牌子附加到自己身上,而且这种学校可以有很多的派对参加,让她结识多金的男人。
三、她放弃大公司的正式员工职位,以派遣员工身份去商业公司工作,因为那里有外企多金男人,并奉子成婚,嫁给有钱人做太太。
人生中每靠近自己的目标一次,可奈就会特别快乐和幸福,而达成每一次小目标给她带来的快乐驱使她加倍的努力向大目标靠近。如此良性循环直到她实现自己嫁有钱人做阔太太的梦想。
有期待的人生催促她时刻奔跑而乐此不疲。
中国普通家庭的父母亲在孩子身上的焦虑可能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普通父母亲都自愧不如的。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就业,结婚成家、子孙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要事必躬亲。不仅给孩子参加各种文化培训班、艺术兴趣班、豪掷几百万元购买学区房、托人情找关系安排就业,还参选媳妇(女婿)、包揽家务、看护子孙。倾心倾力倾钱倾一生的付出就是担心孩子在哪个环节出了差错,从而失去拥有比较不错的生活的机会。
这种焦虑源于社会生存给予他们的压力,因为身边所见,上大学的人多数比小学毕业的人容易找工作,也容易获得比较高的收入,有稳定工作的人要比打零工的人生活压力小。这是一个时代赋予他们的压力,他们不仅要自身背负还需要儿女继承。当孩子无法理解时,这种压力就变成了父母口中的爱,父母眼里的期待。只是许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当自己为孩子付出得越多,自己不知不觉地开始要求孩子有回报。当没有回报时他们会更焦虑,甚至做出极端的打骂行为,而有些孩子会在父母的过重的期待和管束下,可能自己也觉得努力了,但是没有成效。那么努力与否都不重要,不去希望自然不会失望,于是从此自己放弃。
这是孩子的悲剧,这是父母亲的悲剧。
愿天下所有孩子对未来有期待,愿天下所有父母亲努力帮助孩子找到对未来的期待,不再为孩子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