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北宋的罪人吗?
一说到司马光,人们立即想起“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想到了他所写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的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平如何。
朱熹评价对司马光的评价是“无德”,后人对司马光的政治水准和道德水准评价也不是很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相信仔细看过北宋王安石变法那段历史的人都应该有所了解。
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是青苗法,青苗法主要就是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改善了北宋“积贫”的现象。但是青苗法触犯了豪强富商的利益,因为豪强富商以往都是以几倍的利出借给百姓粮食的,所以当时的利益阶级极力反对。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处处与王安石作对,无时无刻不想抓住改革派的小辫子,司马光连续写了三封信指责王安石此举是祸国殃民。希望他就此中止变法,并指责青苗法是“与民争利”的不道德行为。
李定为御史台御史,他是王安石的忠实粉丝,对守旧势力不留情面,露头就打。为攻击变法派,监察御史陈荐弹劾李定母亲死匿丧不报,不为自己的生母守丧,大逆不道,有伤人伦。在对李定的围攻过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司马光和苏轼。李定是庶出,在古代所有的孩子都是由主母抚养,庶出是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的。李定步入仕途后,有一位姓仇的妇人死了,有人说那是他生母,他去询问父亲,父亲又否认此事,所以便没有为仇氏守丧。其实李定也不是没守孝,而是以照顾老爹身体为由,回去守了所谓“心孝”。然而司马光用过去几年而又无法确定的事情硬要处分李定,着实有些不厚道。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七日,神宗病死,年仅10岁的赵煦继位,此时的司马光六十七岁。司马光把新法比之为毒药,对皇帝说要对农民施以“仁政”,然后废除了保甲法,又废除了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马法,对于青苗法和免役法两个已经被天下所认可,通过实践利国利民的好法也废除,使得同一阵营尊重事实的守旧派官吏都坚决抵制。下面的各级官吏也顶着不办,在全国产生很大的骚动。而且司马光亲自把蔡京提拔重用,培植亲近自己的势力。
对西夏,司马光则继承了熙宁以前的妥协政策,把已收复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割让给西夏,以偷安一时。这些倒行逆施,激起社会上广泛不满。
但是司马光也有令人称赞的一面。
司马光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对臣下大量赏赐,主张轻傜役。虽然他在当政短短一年,就废了变法以来的大好局面,外送土地,内起党争,影响之坏,可谓罄竹难书。但司马光的本心并不坏,而是他的能力见识不够、心胸狭窄、晚年思想偏执扭曲造成的。所以司马光只能被称之为腐儒而已。